我的朋友,人喜欢评判,却不会去感受。这是生活带来的异化,攀比造就的误解。
你问我为什么不喜欢表达自我情绪,这是因为生活给我的感受,不能分享给不愿意了解的人,也无法给那些只喜欢表面活着的人说自我的悲伤喜乐。
你看过余华的《活着》吗?这本书被柏林日报评价:“本书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评论的词语来形容,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书中描述的是一个老人,从解放前到文革后的一生,我读过很多遍,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
小说是以福贵苦难生活为主线,在意大利有中学生读者问作者,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在哪里?”
作者回答是这样的:“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活着》中的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作者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他认为,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
作者在很多地方都重复了这个观点。在他看来,说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意大利中学生的祖先、伟大的贺拉斯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他说,贺拉斯的警告让自己感到不安。从而努力说服自己:以后不要再去议论别人的人生。
当角川书店希望他为《活着》写一篇序言时,他谈论的话题是一一谁创造了故事和神奇?作者认为应该是时间创造的。
他相信是时间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平静和动荡,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创造了故事和神奇。
“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知道他们的幸福吗?你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