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篇
1、伍子胥奔吴
本文讲述的是伍子胥被迫逃亡到吴国的故事
楚平王时期,太子少师费无极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健的关系,诬陷说太子和和大臣伍奢(伍子胥的父亲)图谋叛乱。
平王大怒,派人捉拿,太子提前逃往宋国,伍奢被关进大牢,可是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逃到了楚国。费无极知道伍子胥颇有才能,如果逃到吴国,必定会是楚国的祸患,于是向平王提议以赦免伍奢的名义召唤兄弟二人回来。
平王如此而为,可是伍尚知道如果回来很有全家遭遇不测,于是劝说弟弟伍子胥逃亡吴国,自己回到楚国,如果能救父亲,最好。如果救不了,就让伍子胥找机会给自己和父亲报仇。
伍尚回来后,楚平王果然没有守信,杀掉了其父子二人,迫使伍子胥死力投奔吴国。
小编语:此处说明了伍子胥逃亡的背景,其中伍尚劝说伍子胥的那段话大义凌然,感情饱满,值得一读。
2、晏婴论和与同
本文讲述的是晏婴论证“和而不同”的故事
齐景公问晏子,“和”与“同”有何区别?
晏子以做菜来论证,“和”也可以说是“和协”,就想用油盐酱醋来制作肉羹一样,味道淡就增加调料,味道浓就减少调料。
君臣的关系也是如此,国君的提议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臣子论证合理的,指出不合理的,就可以是言论更加完备。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
“和协”就像五味相辅相成,五声和谐动听,“同”就是指凡事都一样,就像只用一种调料做菜,只用一种音调谱曲一样,无趣且无意义。
3、子产论为政宽猛
讲述的是郑国大夫子产论证宽猛并行的故事
郑国大夫子产临终前对即将主政的子大叔说到:德行很高的人,才能够用宽和的方法来使百姓服从,差一等的人不如用严厉的方法。
子大叔执政之后,先是采用宽和的方式施政,结果盗贼四起,后来派兵去杀掉盗匪之后,盗贼之风才稍稍收敛。
后来,孔子说到,施政之道,应该宽猛并济,施政宽和,百姓就可能懈怠,这时候在用严厉的措施来纠正他们。施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此时再用宽和的方式来安抚他们。
4、专诸刺杀吴王僚
吴国的公子光(将来的吴王阖闾)就想夺取政权,他计划派遣专诸去刺杀吴王僚。
这天,公子光邀请吴王僚来家里做客,吴王僚一向对公子光也颇有提防,所以处处小心翼翼。凡是进献食物的人都要在门外脱光衣服,甚至还让士兵拿着兵刃夹着这类人,他才会放心地吃。
宴席间,公子光称病入内休息一下,此时,专诸把锋利的短剑放进一条鱼的肚子里,端了进去,他出其不意,迅速抽出短剑杀掉了吴王僚。
小编语:专诸杀吴王僚的故事,《史记》记载的更为详细,也更为惊心动魄。
《定公》篇
1、申包胥如秦乞师
讲述的是出国大夫申包胥在楚国兵败时向秦国求援的故事,突出了其忠烈形象。
伍子胥逃亡到吴国之后,厉兵秣马,整顿吏治,等到时机成熟,便怂恿吴王派兵伐楚,楚国兵败,大夫申包胥便出使到秦国求援。
申包胥向秦哀公说到,吴国狼子野心,贪得无厌,如果吴国得逞,将来必定会伤害秦国,恳请秦国派兵,保护楚国,事后,楚国愿意一直侍奉秦国。
秦哀公本来只想观望中立,迟疑不决。申包胥为了救援,便靠着院落墙角痛苦整整七天,连续七天水米不进,秦哀公感其忠烈,便决定出兵救援楚国。
2、齐鲁夹谷之会
讲述的是孔子在齐鲁之会上用周礼挫败齐国要挟鲁国的计划
夏天,鲁定公和齐景公在夹谷会面,由孔丘主持礼仪,齐国大夫犁弥为了彰显国威,便派征讨的夷族莱人用武力劫持鲁定公。
孔子带着鲁定公后撤,并说到: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齐景公听了这番话后,急忙叫莱人避开。
即将举行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了这样的话:“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孔子作揖回答说:“如果你们不归还我们汶水北岸的土地,却要让我们供给齐国的所需,也要按盟约惩罚。”
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定公。孔子对齐景公宠臣梁丘据说:“齐国和鲁国从前的典礼制度,您怎么没听说过呢?盟会的事已经结束了,而又没有设享礼款待,这是让办事人辛苦了。再说牺尊和象尊不出国门,钟磬不能野外合奏设享礼而全部具备牺象钟磬,这是抛弃了礼仪;如果这些东西不备齐,那就像用秕稗来款待,是国君的耻辱;抛弃礼仪则名声不好。您为什么不好好考虑一下呢?享礼是用来发扬光大德行的。不能发扬光大,还不如不举行。”结果齐景公没有举行享礼。
冬天,齐国人向鲁国归还了郓邑、瓘邑和龟阴邑的土地。
《哀公》篇
1、伍子胥谏许越平
讲述的是伍子胥进谏吴王夫差不要答应越王勾践的求和的故事,充分说明了伍子胥的超卓见识。
吴王夫差在夫椒山打败了越军,接着进入了越国,越王勾践率领五千名士兵退守到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去向吴王求和。
吴王准备答应,伍子胥解决不同意,说到:如果越国再壮大起来,岂不是很难对付吗?越王勾践能够爱护人民,注意施行恩惠,施行恩惠不会失掉人心,爱护民众而不忘掉有功的人。越国同我们国土相连,又世世代代有冤仇。在我们战胜越国时不把它灭掉,却要保存它,这就违背了天意,助长了仇敌,日后即使后悔,也无法消除祸患。吴国的衰亡,已经为期不远了。吴国处在夷蛮之间又助长仇敌,想用这种办法去谋求霸权,必定行不通。”吴王夫差没有听从伍员的话。伍员退出来后对别人说:“越国用十年的时间养育了人民和积聚财富,用十年的时间对人民进行教育和训练,二十年之后,吴国大概会变成荒凉的湖沼了!”三月,越国和吴国讲和。
2、楚国白公之乱
楚国太子建遭到诬陷时,从城父逃到了宋国,又去郑国躲避宋国华氏之乱。可是太子建竟然和晋国人合谋袭击郑国,后来东窗事发,郑国人杀掉了太子建,却并没有杀掉他的儿子胜。
楚国执政者子西召他回国,叶公说胜四处招纳死士,担心他别有图谋,子西没有听。
胜回到楚国后,请求讨伐郑国,子西认为时机未到,没有答应。后来,晋国攻打郑国,楚国去救郑国,并和郑国,胜知道后勃然大怒,便对楚国王室动了杀心。
后来,吴国人攻打楚国,胜领导有方打败吴国军队后,趁着缴纳的诸多武器装备起兵叛乱,同年七月,胜杀掉了子西和子朝,劫持了楚惠王。
胜想把楚平王的儿子子闾立为楚王,子闾不答应,胜就用武力威逼他。子闾说:“你如果能安定楚国,扶正王室然后庇护百姓,这就是我的愿望,怎么敢不服从呢?如果只顾私利而使王室倾覆,不顾楚国,那么我宁死也不服从。”于是胜杀死子闾。
这时,胜的做法已经天怒人怨,叶公已经带兵包围了宫城,胜逃到了山上,心灰意冷之下自缢而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