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又陌生,惊叹而又迷惑。我想了很久,才渐渐理清思绪,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看过《那山那人那狗》的心情。
毫无疑问,《那山那人那狗》是部优秀的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高大伟岸的人物,电影中所涉及的人和事都很简单朴素,退休的父亲将自己的邮差工作安排给了儿子,却担心他不熟悉路途和村民,于是带上陪伴在自己身边多年的老狗,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路。
电影虽然没有情节高潮,但却有情绪高潮,父与子从刚开始的各自走路到后来的深入交谈,两人逐渐理解了对方,两人的隔阂渐渐消除,儿子明白了父亲工作的艰苦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父亲认识到自己经常奔波在外而对妻儿的亏欠。在儿子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肩上默默流泪时,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会情不自禁地鼻子一酸吧。
在电影的最后,父子两人送信归来,母亲站在那古老的石桥边迎接的场景,更是令人唏嘘不已。镜头反复切换着过去数十年父亲送信来去,母亲带着儿子接送的画面。苍老的石拱桥,缓缓流动的河水、朴素的乡村田园风光,依旧还是那样,只是在无数次的接送中,父亲母亲的青春逐渐老去,儿子也从幼小的孩童成长为健壮的青年。
第二天来儿子一觉醒来,重新背上信箱,踏上送信之路,这是子承父业的坚守,又仿佛是一场生命的轮回。除却电影的叙事令人感动外,朴素自然而又如诗如画的山间风景的展现,也为电影锦上添花。
含蓄蕴藉的家庭之爱,淳朴善良的山间村民,秀丽自然的乡间风光,生命在其中代代相传、轮回延续,这或许是导演想要传递的核心思想。这一切仿佛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朴素真诚而与世无争。但是这种生命的轮回,是否还能延续?这种古老的农耕文明,是否可以永无止境地流传呢?
这部电影拍摄于1999年,那时中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发展也比较迅速,但还处于农业社会的最末期,太多地方没有现代化工业化。但是凡是活在2020年的人,应该都清楚,电影中的生命轮回不可能再实现,那种一辈子待在山中的情况更是已经消失。
80后,尤其是90后,只要是出生在中国农村的人,想必对于中国城乡的巨变深有体会,因为这一代是从小看着中国由贫到富、由弱变强的一代。落后闭塞的乡村,现在都已经条条大路通向城里,与外界的交流也日益增加。而在北上广深这样的繁华都市,更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精英人才。
信息爆炸式呈现,科技的进步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智能生活几乎已经普及到中国的边边角角,即使在看似偏僻的村落里,也许都还隐藏着5G基站。这些年来,中国已经由传统的农业国迈向强大的工业现代化国家。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公路铁路纵横交错,智能家居万物互联,这些在二十年前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已然成为现实。
电影中展现出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生活,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像是一个消失不久但却永远不可以重来的梦境罢了。
作为95后在农村长大的人,我对电影中所展现的画面很熟悉,那石桥流水、隐隐青山、延绵土路以及山中的人和物,都与我家乡的过去很类似,也是我甜蜜的回忆。而且在大城市中留的时间越长,我的思念也愈加浓厚。看惯了霓虹灯影,有时候却很想走一走乡间的小路,听一听鸟鸣虫叫,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整个人心灵也能得到净化。
但我清晰地知道,现代化的巨轮滚滚向前,飞速发展的科技,让人能过得更舒适,我们再也回不到电影中描述的那种从前,这是不以个人意志而转移的历史趋势。当然,也不必回到从前,电影中展现的山中生活,终究只是山中生活美好的一面,是诗意化的,理想化的,而山中的艰苦生活,却被淡化了。
只是有时候自己会遐想一下,那山明水秀的乡间,人们以一种朴素的方式相守相爱,在岁月的流转中安静度过一生,然后子子孙孙相继传承。这种轮回,似乎也挺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