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C概念
CO-PC即产品成本控制。
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块:
产品成本计划 : 估算标准成本;
成本对象控制 :实际成本的核算过程;
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分类账 : 物料账的还原过程;
总结其主要功能:
标准成本计算
产品成本控制
成本差异分析
实际成本核算
二、产品成本计划
产品成本估算的目的:
1、得到核算的结果-即产品制造成本;
2、决定每种产品的成本构成,并计算生产过程中每一步的附加价值;
3、通过成本比较优化产品制造成本;
不同配方和工艺流程的比较
不同工厂/车间的比较
分析成本异动的根源-差异分析的依据
4、用于评估库存;
标准成本估算方法:
就是通常所说的“料、工、费”。
产品成本估算原理:
数量结构(BOM+Routing) + 价值结构(物料标准价格+计划作业价格)
三、成本对象控制
主要核算方式:
1、按生产订单核算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生产订单相关生产中的同步成本核算
生产订单相关生产中的结算
同步成本核算:
在订单相关的生产中,生产订单是成本核算对象(相当于传统会计中“生产成本”科目),用来归集和分配成本,同时在生产订单上产生差异,进行成本控制;
生产订单中既核算实际成本同时又核算目标成本,二者同步进行;
生产订单归集本批次耗用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应承担的费用;
生产定单根据标准成本估算计算目标成本,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对比,计算成本差异,以便成本分析;
对已完工产品按标准成本从生产订单转入库存;
月末,如本张订单未完全完工,则按本期归集的实际成本减已转入库存的成本计算本张订单的在产品;
这里必须理解的两个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 = 标准价格 * 标准数量 + 计划作业价格 * 标准数量
实际成本 = 实际价格 * 实际数量 + 实际作业价格 * 实际数量
2、成本收集器
主要用于重复制造,这里不做展开;
四、实际成本核算
物料账原理:
物料账是按照物料的实际流向来分摊差异的,它支持每月物料收支业务采用标准价,期末核算物料的实际成本。即在月内每天出、入库业务采用标准价格记帐,期末计算物料的实际成本并重估库存值;
启用ML后,日常可以将物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价格差异&汇率差异以及物料价格变更等引起的差异记录下来,月末通过运行单级/多级的差异计算,将差异在期末库存和本期消耗之间进行分摊;
实际上我们是按照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来核算存货的成本;
单级价格确定:
单级价格确定,只考虑物料获取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差异。物料的获取可能是外部获得,也可能是内部获得。即,可能是外部采购也可能是内部加工而成。
差异包括:
价格差异,如入库、发票接收、生产订单结算、转移过账等过程中发生的差异。
汇率差异
重估差异,如借贷物料、价格改变等产生的差异
多级价格确定:
多级价格确定,当一个物料A需要消耗到另外一个物料B中,而A物料的单级差异存在时,这时候就产生了多级差异的分摊。基于这种分摊,原材料的差异可以滚动结转到半成品并进而结转到产成品上。
差异包括:
价格差异,如入库、发票接收、生产订单结算、转移过账等过程中发生的差异。
汇率差异
重估差异,如借贷物料、价格改变等产生的差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