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节奏的生活总有很多时间去想一些做一些以前不会去做的事情,比如我刚刚坐在我爸妈旁边在百科搜索了晚婚的定义,“迟于法定婚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三年及以上结婚者(女23周岁,男25周岁),即为晚婚”。
作为28岁的女青年兼家庭辩论赛的冠军,我突然失去了辩论的依据,莫名有些惭愧,没能在适婚的年龄结婚,让爸妈变成羡慕别人家孩子人。
这个假期,我以晚婚的代表史无前例在家生活长达一个月,观察了爸妈的的婚姻。例如某一天中午要开始吃饭了我爸还没回来,我妈坐在饭桌旁拿着手机一直打电话,电话那头一直没有人接听,她认真的重复拨打,还自言自语不会在开车吧,始终都不动筷子,过了一会说她听到了开车门的声音并且走家门。我和弟弟对视了一眼(车门的声音,怎么可能),我低声跟他说:“未来,你老婆将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孩子不是,我们先吃吧。
疫情期间,我爸因为牙的问题需要隔几天出门一次,也顺势作为家里物品采购的代表,他每次总能在我们预先列好的清单外买回来我妈特别喜欢的菜或者食物,我妈每次都惊讶“你怎么知道我想买这个,我自己都没想起来”,这句话我已经听了很多年,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小习惯,她们却一直像是第一次一样变成惊喜,一个人只是记住了另一个人的喜欢,而另一个人却每次都能满眼洋溢出幸福的模样。
我妈经常认真的问我你到底想嫁给怎么样的男生,结婚的事该考虑了。我每次都特别不认真的回答她“像我爸那样的人”。
去北京的这几年每年过年回家买票都是一个难题。我经常一副不认真抢票的样子让我爸担心我会沦落到在外面一个人过年。快放假那几天一整年里内敛的他会突然变的善于表达,认真发一长段语音,打一个电话,肯定的告诉我附近三个城市的火车票你随便买,不管几点我都在火车站接你。一句不管几点让我这个小棉袄受宠若惊。我跟弟弟说这是教科书的模版一定要学着点,送分题。
在我的成长里不擅长表达的爸妈不会讲很多大道理,但这些耳濡目染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也让我时刻清晰并且有信心淡然迎接下一段人生的不同角色,也未曾想独身,只是不小心晚婚。
2020.2.23山西(日更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