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1848—1916年),俄国历史画巨匠,巡回展览画派领军人物。他的历史画卷是19世界后期俄罗斯艺术中的光辉一页。
他对彼得大帝非凡经历和俄国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这使他最终完成了表现彼得大帝历史的三部曲。它们是《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和《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画廊收藏
1698年,索菲亚公主和保守派贵族率领近卫军发动兵变,意图扼杀彼得大帝的资本主义改革。闻讯而归的彼得大帝镇压了兵变,并在红场上绞杀了100余名叛变者。从1879年1881年,画家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此画。画家的天分和时间沉淀了情感,最终将一个富有烟火气的情节转化为一幅笼罩着无边的悲剧感的画面。
前景左侧,带铐的近卫军们簇塞一片,有的愤然逼视着右侧骑在马上的彼得大帝,有的低垂了脑袋默默地与送别的亲人相拥;
画面中段,行刑人挟制了近卫军官准备送上绞刑架;
右侧,表情森严的彼得大帝昂首马上,身边团聚着以缅希柯夫为首的支持者。
在一种近乎绝然的静默中,两群持不同信念的人对峙着,胜者没有为王的大喜,败军也没有为寇的悔过。
他们个人的尊严和克制着的情感,在静默中宣泄着、交流着、对峙着,由此形成看不见却可强烈感受到的画面张力。
《女贵族莫洛卓娃》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画廊收藏
这幅油画1884年动笔,1887年完成,反映的是尼康的宗教改革所引起的教会分裂。苏里科夫画中的莫洛卓娃是个真实的人物,1671年根据沙皇的命令被逮捕,最后死于被幽禁的修道院中。苏里科夫所描绘的是这位女贵族被押解通过莫斯科大街的情景。
画面上的莫洛卓娃纤巧干瘦,她的面部既因为激动而显得很“扭曲”,又由于狂热的目光和苦修造成的瘪陷而显得可怕。她再一次出色地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俄罗斯历史发展中的悲剧。
画面由莫洛卓娃乘坐的雪橇向纵深飞驰而过,画面自然分成两个部分:左上角方描绘了一组新兴资产者和拥护新教的人物,他们喜笑颜开。
右半大部是一群旧教的信徒,他们悲哀哭泣。尤其在近景处特别典型地描绘了两位虔诚的追随者,一个老妪和一位乞丐。他们心中的莫洛卓娃无比崇高神圣。那个乞丐举两个手指与莫洛卓娃对应(新教用三指划十字,旧教用两指,这手势表明坚持旧教习俗决心)。
《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 莫斯科特列恰可夫画廊收藏
缅希柯夫是彼得大帝的宠臣,辅助彼得立国治业,权倾一时。彼得大帝过世后,在安娜女皇和德国使臣阴谋策划下,缅希柯夫一家被流放西伯利亚。画家所描绘的正是缅西柯夫一家团聚在低矮寒冷的小木屋内的情景。重点突出塑造缅希柯夫的形象,他的姿态、手势,特别是面部表情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性和不屈服的精神。
《叶缅尔扬诺娃肖像》
他的绘画作风十分严谨,为了寻觅心目中的模特,不惜满街寻找,找到后不断哀求人家,直到获得容许。他也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但年轻动人的少女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常见。
《攻陷雪城》
《罗马狂欢节》
《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
苏里科夫描绘历史事件、富有民族性和人性的作品已足以证明他的出色。因而1916年3月19日苏里科夫逝世于莫斯科后,苏联人民为了永远纪念他,把莫斯科美术学院改名为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并在他家乡建立了一座苏里科夫纪念馆和纪念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