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如果老师单方面来规定学生的行为,学生或许会遵守,但是是被动的,因为这是单方面的参与。
既然课堂是我们的舞台,教学是我和学生的共舞,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有我们一起来约定,这就是“课堂公约”。
我先把“公约”二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当=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的?”
“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约定就叫公约。”一个女生说。
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还有吗?”
一个前排的女生站起来说“在公共场合下,大家一起摇遵守的规矩,教室就是一个公共场合。”
我对她微笑着点点头。
我告诉大家,教室,是我们学知识的地方,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需要哪些约定,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我们愉快的学习呢?
我先让大家撕一张纸,每人写出三条自己觉得最重要的公约内容。
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们有的开始动笔,有的还在思考,两分钟,许多同学都写完了。我让大家小组讨论,把重复的删掉,留下一个;把不恰当的删掉,三分钟后,组长汇报。
热烈的讨论中之后,小组长都高高的举起了手,组长说一个,我就在黑板上写下来,前面组长说过的,后面组长不再说,只说别的小组没有想到的,不一会儿,黑板上就出现了十三条。
有上课前怎么准备的,有上课怎么听讲的,有做笔记的,有怎么发言的,还有写作业方面的,我惊叹,同学们想的和老师想的一模一样。
接下来,更让我吃惊的是,当我让学生把十三条进行合并的时候,同学们特别有想法,其中有一条是上课发言要响亮,另一条是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认真聆听,不打断。一个女生说“把这两条合成,上课自己发言时声音要响亮,别人发言时,要保持安静,不打断。”,就这样,智慧可爱的孩子们把十三条合并成了5条。
我让课代表把黑板上合并后的抄写下来,然后制作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公约”,就这样课堂公约成了。
公约是有了,以后就是执行了,我们都知道,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是,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培养出来的,我相信,坚持的力量,我更相信,习惯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