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很多时候给忽略掉,以至于时下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一逗(逗号)到底,就是一圆点(连逗号句号都不会用了,都以英语中的小圆点代替)到底。
悲夫!
一篇文章中若能够综合穿插运用逗号分号句号,冒号引号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的话,大概率来说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为什么呢?冒号说明前后有解释说明的作用,问号感叹号则能看出情感有波澜有起伏,引号说明号可见文章里有引经据典的内容。这样一把拉,文章就不再是一马平川,淡如白开水了。
所以,万万不可小瞧了标点符号的妙处。
名家范文中随便拎出来一两处都可以证明。
鲁迅是文字语言运用的大师,他不止擅长刻画人的眼睛,描摹神情间的细微变化,他的标点符号也运用到了炉火纯青之境,至于像匕首像标枪一样的语言更是我等只能望洋兴叹的了。
翻开九年级的小说单元,不论是《故乡》还是《孔乙己》,标点符号的作用都被鲁迅先生发挥到了极致。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当听说孔乙己腿被打折了之后,掌柜的回答是“哦!”,一个字“哦”,后边跟了一个感叹号。感叹号怎么读,该读出关心味儿?还是读出惊奇味儿、惊讶味儿?
一般情况下,感叹号应该读出感叹的味道,但鲁迅偏不走寻常路,且看后边的一番对话,“后来怎么样?”“后来呢?”“打折了怎样呢?”掌柜的连番追问,难道只是关心孔乙己的身体状况吗?怕不止如此吧。常见写对话的文字里说话人是要点明的,可是这一番对话里却被省略了,原因是什么?很可能是嫌加上后节奏太慢了,省略掉的话,一大堆有着猎奇心态,以取笑孔乙己为乐的人聚集在一起,七嘴八舌把孔乙己的腿被打折这事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的心态和嘴脸就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了。
回头看“哦”后边的感叹号,也许该读的相应内敛一些,冷漠一些,才更符合掌柜的只关心生意的好坏,对孔乙己的是死是活的无所谓、不关心、冷漠吧。
来看另外一段——
1.“这好极!他,——怎样?……”
2.“阿!闰土哥,——你来了?……”
3.“老爷!……”
《故乡》中的这一段对话与《孔乙己》中的七嘴八舌的对话明显不在一个节奏上。
第1处6个字,用6种标点符号来包装。
“!”和“这好极”连在一起的,可见已人到中年的“我”听到闰土时的喜悦、激动心情,读的时候可以带着激动难耐和欣喜的感情,音调可欢快上扬;“他”后面一个逗号,一个破折号,可见“我”的兴奋激动在理智回来之后有所冷却,甚至有些迟疑,故而这逗号和破折号提示我们这个“他”字要读得隐忍、冷静,语调平中略微降低;“怎样”后面的问号是真的关心,真的急于知道少年时好友的近况如何,读的时候语调可以上扬,可读出关心急切的心情。
第2处7个字也用6种标点符号来组合。是时隔多年后,真的再见到儿时玩伴时的复杂矛盾激动心情。
第3处仅仅两个字,竟然有三种标点符号来服务!一声“老爷”,生生的拉开了成年的迅哥和闰土之间曾经亲密无间的距离;一个感叹号更是道尽了中年闰土的心酸无奈;一个省略号,更是融入了闰土诸多的疲惫和劳累,恐怕还有无人能懂、无可奈何、无处可诉吧。
………
单单撬开标点符号这个冰山一角,就能窥探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巨大变化,揣测出当时那个社会“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对闰土的摧残是何等深重。
不止是曾经活力四射如今木讷呆滞的闰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那这等恍若两世的变化,如今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免俗吗?杨二嫂原来是这样的吗?
掩卷深思,细思至恐啊。
小小的标点符号,万不可等闲视之。
被生活观察能力极为细致、语言运用极为娴熟的大师们巧妙运用之后,就是能够折射出世间百态和人生悲凉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