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多年前看过王小波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比较喜欢。我感觉文中提到的人物很多地方和我非常相似:
在正式的场合保持缄默,而在私下里特别能说会道。
我不知道我在私下里的滔滔不绝算不算能说会道,但是一般在正式场合,我的确很缄默,当然,正式的场合往往
也没有我说话的份。我算是一个体制的人,一般在体制内掌握话语权的往往是至上而下的大小管理者,而我,只是
最底层的被管理者,所以没有话语权。所以我一直过得不快乐。
在很多场合,我总是处在”听“的地位,坐在主席台下听,在办公室里听,听高层管理者指点江山,听底层管理者细数
点滴。其实有的时候我听得很仔细。也觉得这些体制内的管理者其实很多的确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他们谙熟体制内
的制度和规章;会很灵活的运用各种章程条例;也懂特属于制度的明的暗的规矩;在批评你的时候同时给自己留余地,在
表明态度的时候能很乖巧地规避语言上的风险,精湛于圈子内的一切游戏规则,滴水不漏的说话方式,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的语言战术素养,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我自愧不如。
而我,则一直是这个体制内的低智者。入行很多年,却一直对这个制度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所以也一直在犯只有刚入这个
体制的人才会犯的错误。所以也一直被管理者批评和教育。年轻的时候,被年长的管理者批评教育,现在年纪大了,又被后
来崛起的新管理者批评教育。不管是被老的还是年轻的管理者批教,我都无从还口,都只有不由自主的失语,唯一改变的,只有
越来越厚的脸皮和一套自我宽慰的说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边的管理者换了一茬又一茬,而我,从远都是不
变的沉舟和病树。
其实,这么多年以来,我也不是没有长进。我读过很多的书,认真钻研过很多知识,努力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刻意条理步骤
化自己的语言内容,甚至在近几年有一种想要打造自己知识体系的素求。但是都没用,这些东西在一体放入体制内的语系,就失去
了作用。因为在很多时候,性格的优势远远大于修养和思想。在这个体制内,能够游刃的性格是:狡黠,善变,灵活,要求人的特质是
:现实,实用,能解决具体问题。很多时候,是不需要原则和思想的,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没有底线,但在表面上又能有一套冠冕堂皇的
说辞。
有的时候细想,这么多年以来,我追求和自我素造的东西其实和体制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我认真,自认善良,热血,爱冲动,
讲义气,重感情,喜欢思考但没有机智。但在一个只讲效率和纪律,越来越功能化而且淡漠情感,人际关系等级化单位结构机器化的地方,其实这些东西反而是应该被抛弃的。所以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我在这个体制内活得越来越边缘,一直压抑着沉默着不快乐着,也是使然,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没有一颗勇敢的心。
我承认,我是一个懦弱的人。
我天生胆小。
我没有一颗勇敢的心。
我耽于幻想,不切实际。
我首鼠两端,害怕抉择。
我向往自由,却又畏惧风险。
我拒绝世俗,却也蝇营狗苟。
我浪漫自我,但也固执保守。
我渴望时尚,其实已经有些不合时宜。
我把王小波当成了偶像,是因为他追求自由的精神曾经沁润了我伧俗的灵魂。
但王小波是一个勇敢而且睿智的人,他敢于脱离他厌恶透顶的体制,而我不敢。
我的本质上其实只是一个有点敏感的一般人。
没有过人的天份。
没有超人的胆识。
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远见。
没有卓越的洞悉万物的能力。
所以永远无法真正的在自由的思想王国里奔驰。
所以永远无法找到超越自我的快感和满足。
这么多年以来,我其实一直依靠制度而活着。
虽然我自觉自己是水,制度是油,我厌恶透顶它,但不敢真正去摆脱它。
我的思考,其实一直都是拐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我的生活,其实一直都在画地为牢。
我一直都在自己的那点小情绪小烦恼里面兜兜转转。
我生活的空间很小。
我接触的人很少。
我其实一直比较苍白。
我也其实一直没有真正努力过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总是选择性地回避人生的问题。
我总是在自己的安全舒适区里徘徊。
我其实根本不敢直面自己。
我其实一直在逃避。
我纠结。
我困惑。
我焦灼。
我感伤。
我能做的,只有用这么一个电脑,一个自己的小空间。
来舒缓一下自己人到中年的苦闷。虽然它改变不了什么。
王小波写了沉默的大多数。但他是沉默大多数里面的一个真正的智者。
沉默是他在某种状态下坚持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看法。
而我,一个曾经被他鼓舞的人,其实是一个真正因为无奈而沉默的人。
面对生活,我无力而又脆弱。
所以,我只有沉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