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
是贵省南部要害。
——徐霞客
青岩古镇为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地处贵州南郊花溪,始建于明朝,原是军事要塞之地。古镇主要以苗族和布依族为主,人气相对较旺,时值疫情,却依然游人不绝。
古镇内的商业氛围虽然浓烈,但很难得并没让人觉得反感。也许是因为栉次林立的木质矮房,又或者是因为质朴的当地人。今天我们便来走一下这座军事古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历史到古迹,美食。
青岩沧桑
▲ 图为青岩古镇城墙
青岩古镇是从明朝洪武十一年开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 图为青岩古镇
明初,为控制西南边境,于洪武六年设贵州指挥使司,用以管控川、滇、湘、桂等地驿道。青岩位于广西和贵阳的主驿道,主要是用以传递公文和军情。其后,明朝在此屯兵建镇,因其青色岩石而得名“青岩屯”。
洪武十四年,云南梁王反叛,朱元璋派大军远征滇黔,以三个月的时间平复。之后,朱元璋派大军进驻黔中屯田,“青岩屯”慢慢地变成了“青岩堡”。
▲ 图为赵公专祠内的班麟贵蜡像
1624年,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开始建造青岩土城。之后,班麟贵之子改土墙为石墙,并对古镇开始进行扩建修缮。
▲ 图为青岩古镇城门
▲ 图为青岩古镇城门
青岩的古城墙是用巨石垒于悬崖之上,共分东、南、西、北四城门。其后,因太平军攻打青岩,开始在城墙上修建城楼,于是慢慢有了如今的样貌。
抗日战争时期,因其易守难攻,又地处僻静安全之地。八路军在青岩设安置点,把许多革命家属都疏散到了这里。其中包括了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等都在青岩住过一段时间。
■ 周恩来父亲曾居地
▲ 图为丁宅
日本占领武汉以后,八路军在贵阳接待了一批从桂林转移过来的抗日家属。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便被安排在此丁氏民宅中。
▲ 图为丁宅
▲ 图为丁宅
丁宅始建于清末,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周老先生在青岩居住期间,经常赠药帮助群众。于1941年,周老先生离开青岩至重庆。次年,周老先生不幸病故。
■ 背街
▲ 图为背街
这条小街因姜文的电影《寻枪》而出名,在古镇内颇有人气,成为不少人来青岩的打卡点之一。
▲ 图为背街
▲ 图为背街
狭小的街道铺就油光可鉴的青石板,石板路经岁月磨砺略显古朴沧桑,在日照下隐泛青黑色光芒。烈日下,斑驳的树影让整个石板路显得狭长而又僻静,曲折更得幽深之境。
▲ 图为背街
两侧片石主要以条石、块石、团石等用糯米浆、桐油、石灰砌筑而成。层叠而上,墙头上生机勃发的野草和粗犷的垒石形成强烈对比。
青岩古迹
▲ 图为万寿宫一角
整个小镇以砖石为最大特色。石瓦、石墙、石坊……大户人家用青石板砌墙,穷人家则用碎石叠成。
▲ 图为青岩古镇街景
▲ 图为青岩古镇街景
青灰色的石瓦屋顶,密密麻麻的木质低矮楼房随山势起伏。主干道由青石板铺就,两边则是数条深幽小巷。
▲ 图为青岩古镇
▲ 图为青岩古镇
和主道的人声鼎沸形成强烈对比,小巷内清幽静谧,蜿蜒曲折。三三两两的老人围坐矮桌边上,打趣着聊着天。身后的老木房、陈旧衰败的石墙,让这一切看起来颇为和谐自然。
▲ 图为青岩古镇
古镇上的建筑主要以明清建筑为主。栉次林立的矮房,斑驳的砖墙,青灰色的瓦顶上高高耸起的檐角……
▲ 图为青岩古镇
古镇内木质楼房的窗雕颇为精彩,有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葫芦图案,也有龙凤狮等造型。
▲ 图为青岩古镇
▲ 图为青岩古镇
▲ 图为青岩古镇
古镇虽占地仅3平方公里,但是整个布局紧凑热闹,明清古建交错密布,古迹祠宇林立其中。往来行人穿梭其中,也有不少当地特色小店让人颇为惊喜。
▲ 图为教堂
▲ 图为天主堂
因古镇曾是军事要塞,身处川、滇、湘、桂的通道。随着往来的商贾越来越多,慢慢地也发生了一些文化上的演变,融合了多种的宗教文化。于19世纪,天主教和基督教先后进入青岩,青岩古镇演变成集儒、佛、道、天主、基督五教并存的一个小镇。
景区内有不少的文物古迹散布在古镇之中,共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需单独购买联票。个人认为这些景点游玩起来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万寿宫
▲ 图为万寿宫
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于嘉庆年间改造成道观。整个万寿宫,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正门以及正殿对面的戏台。
▲ 图为万寿宫正门
正门上方刻有万寿宫三个字,两边则是环绕五龙。顶部是太上老君身骑白鹤,仙风道骨。两侧则是上八洞神仙,八仙各立于云端之上,手持法器,表情各异。正门两侧是一对浮雕石狮,一大一小,正在嬉戏耍闹。
正殿对面的戏台颇显精致,画栋雕梁,飞角重檐。戏台中央刻有祥云瑞彩,雕工精湛。八面各绘有彩绘,因年代久远而剥落不全。
▲ 图为万寿宫
戏台的精彩之处便是横梁上的经典人物浮雕,多为军战素材。分别刻有十面埋伏、韩信点兵、四面楚歌、鸿门宴等数十副木雕,让人叫绝。
▲ 图为万寿宫
万寿宫分正殿、偏殿、西厢等处,供奉的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许真君。
许真君,名许逊,南昌人士。是道教净明派的祖师,其弃官归隐,修道炼丹于西山,创立“太上灵宝净明宝”,白日飞升后诰封“神功妙济真君”。
■ 慈云寺
▲ 图为慈云寺
慈云寺毗邻万寿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寺内主要是由一进院,二进院组成,均是木质结构建筑。整个慈云寺坐西向东,系穿斗悬山顶木结构,寺内的石柱和戏楼上的木雕为主要亮点。
▲ 图为慈云寺
和万寿宫的戏楼一样,慈云寺的戏楼上下额枋上,也刻有精湛的木雕,其内容主要是以三国时期的故事为主,如:周瑜用计、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等。
现慈云寺内有花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出,可以一观。主要有地戏、纸扎、挑花等。
▲ 图为地戏
▲ 图为地戏
地戏:是传入花溪最早的戏种之一。于正月开唱,燃香点烛。男子面掩青巾,戴脸谱面具,手执刀剑,一鼓一锣即可开场,一人领唱,众人和之……
▲ 图为纸扎
▲ 图为纸扎
纸扎:于清光绪年间由江西传入,以扎龙为主,兼顾风筝。
▲ 图为敦煌佛女
▲ 图为吃针绣,花蝶图
苗族挑花:以平布作底,先用线勾出轮廓,再按图案隔一根纱或几根纱插针。挑花分明挑和暗挑两种。明挑是正面挑,正面看,最为普遍。暗挑则是反面挑,正面看,须手艺精湛。
■ 状元府
▲ 图为状元府
状元府为木建瓦房的两进四合院,坐南朝北,颇为低调,是清末状元赵以炯的旧居。整个庭院风格集江南民居和贵州当地的风格交汇。
▲ 图为状元府
赵以炯,字鹤林,22岁中举,29岁成进士,参加殿试获一甲第一名,成为云贵两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的第一人。
▲ 图为状元府
赵以炯自幼聪明好学,其母陈氏教子颇严。赵家一门共出三个进士,一个经魁,一个状元,可见其家教有方。《清代贵州名贤象传》载:一门竟爽,彪炳当世,而炯竟以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为贵州前此所未有。
赵以炯因大魁名噪天下,官至翰林院修撰。但在其仕途之中却并无太多功绩。其母病故后,回乡守孝三年,最后辞官返乡讲学。
■ 石牌坊
▲ 图为石牌坊
古镇内本有八座牌坊,现保存下来的有三座,分别是南门外的“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寿坊”和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寿坊”。
▲ 图为石牌坊
三座牌坊俱是清代建筑风格,四柱三间。特别之处在于,这三座牌坊并没有基槽,只靠4根立柱立于地面。
■ 赵公专祠
▲ 图为赵公专祠
▲ 图为赵公专祠
赵公指的是赵国澍。赵国澍,字慰三,咸丰年间领头组织修补青岩城垣,一生戎马,功得按察使衔。于同治年间,因攻打灯花教阵亡,随后被追封为太常寺卿,朝庭并下旨建赵公专祠。
青岩之味
▲ 图为牛肉干
整个青岩美食最为特色的便是卤猪脚和鸡辣角,在古镇中随处可见,基本上你别无选择地会一尝美味。
▲ 图为杨梅汁
▲ 图为青岩美食
▲ 图为青岩美食
除此之外两边的集市上,还有糕粑稀饭、米豆腐、土豆饼、鸡辣角、冰粉、杨梅汤、地瓜干等。
▲ 图为青岩美食
▲ 图为青岩美食
当然也有一些重口味的美食,比如炸蝎子……
▲ 图为腊肉
▲ 图为干货
沿路随处可见老人拿着凳子,坐在自家门前摆卖着自个儿晒的腊肉和一些干货,也不叫唤,和身边的熟人闲聊家常。
■ 青岩卤猪脚
▲ 图为卤猪脚
又名状元足,选用一岁左右的猪蹄,再加以十几种中药入味,文火温煨卤制而成。色泽红润,肥而不腻,当真是入口即化。
■ 糕粑稀饭
▲ 图为谢家百年糍粑
用藕粉做底,加上煮熟的米糕团,再佐以芝麻,花生等配料。吃时先用勺子将其搅拌均匀,食之美味。
以入口处谢家百年糕粑最为出名,值得品尝。
■ 鸡辣角
▲ 图为鸡辣角
把仔公鸡切成小块肉状 ,配合辣椒一起炒熟,加入调料至鸡块酥烂即可。色泽红润,鲜香爽辣。
写在最后
青岩古镇整体还是让人感觉舒适,也许是一直在南方地带见惯了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这种反差的古镇还是值得一游。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花菜阿良,世界那么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版权声明:图文版权为原作者原创,请勿商用,如有发现,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在作者许可后转载并完整标注作者和文章来源。若有来源信息标注错误或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更正、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