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

作者: 海洋之鑫1986 | 来源:发表于2021-09-12 23:05 被阅读0次

    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74天,1765字,累计98246字。

    理发店就开在小区里,店主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我进去的时候,店里已经有了几个顾客,店面是用两室一厅的住房改造的,面积大约七十平米,一进门就是一个小小的客厅,同时这也是理发的地方。客厅的南北两端分别是用两间卧室改造成的做头发用的房间。南边那间卧室旁边是卫生间,北面那间卧室旁边是一个小厨房。厨房和客厅的过道处就是客人洗头的地方。对于开店来说,这间房子算不上太大,除去夫妻两个人,地上站了四个人就已经感觉拥挤了。

    那个男的正专心致志的给一个小男孩理发,小男孩理的是一个毛寸。那个男人左手拿一把梳子,右手拿一把剪刀,先用梳子把头发梳起来,然后用剪刀一点点剪去多余的部分。他的手法非常熟练,一看就是从事理发多年的老手。而且,即使有顾客想跟他聊几句,他也顾不上搭理,眼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那个男孩的头部。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小男孩的发型弄好了,男人仿佛是完成了一件艺术品一样,十分自豪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看上去很满足的样子。

    女人正在给一个中年妇女染头发,一边染一边和客人交流,女人很健谈,跟谁都能说上话,而且说话的语气时而和蔼可亲,时而沉稳老练,和沉默不语的男人比起来,女人更擅长交际。女人留着一头精干的短发,穿着一身黑色的宽松休闲服,虽然看不出她的身材有多好,但是从她露出的半截胳膊可以明显的判断出,女人是一家之主。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光临这家理发店,虽然大街上开的理发店有很多,但是我基本上没怎么去过,一个是价钱贵的离谱,再一个是一去就先让你办卡,我很不喜欢这种捆绑式消费。小区里的这家理发店从去年到今年就没有涨过价,一直是十五元。而且,理的也很好,所以最终就选择在这里了。当然了,我也不是每次都在这里理发。有时候,快到节假日的时候,我会一直等,等到放假的时候,头发也已经长得很长了。我会光顾我曾经在农村生活的时候经常去的那家理发店,我不单单是因为他的价格比我在城里居住的小区里的那家理发店便宜一倍,更主要的是有一种情怀在里边。毕竟我是农村人,我的根在这里,这里的一草一木对我来说都十分亲切。尽管我已在城市生活多年,可依然没有把城市当作我的第二故乡,在我的心里,我的灵魂永远在农村。

    农村理发店的老板是阳高县人,26年前来到我们村,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而理发店的老板也不过是一个19岁的小年轻,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偏僻的乡村打拼。后来,他结了婚,生了子。我就是在他的儿子两三岁的时候第一次光顾他的店。奇怪的是,我们从来没有打过交道,他竟然认识我,见我进来了,亲切的对我说了一句:小刘来了。 这不禁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后来我才知道:我的父亲经常去他那里理发,聊天的时候经常提起我,再加上村子本身就不大,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即使不打交道也认识了。

    二十年前,理发的费用是两元,后来慢慢地涨价,直到去年五一放假的时候,我再次去他家理发,他依然亲切的对我说:小刘来了。我赫然看见在那块大镜子的左上角用一张A4纸写了几个大字:理发九元。二十年的时间,理发的价格涨了将近五倍。而理发店的老板也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满脸沧桑的中年大叔。理发的时候,他不断地和每一个客人讲述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其实,他的多一半时间都留在了这个小村庄。也可以说:他用二十六年的时间见证了农村生活的变迁。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农村。

    我想:一个人一辈子能矢志不渝地在一个地方干同一件事是十分不容易的。关于他以前的经历,我并不清楚,但是他能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的确是很让人敬佩的。这些年,村子里开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理发店,但是都没开两三年就关门了。唯独只有这一家,一直屹立不倒。而这,不正是一种乡村情怀的体现吗?有时候,就连那些从一线的大城市回来的人们也要光顾这里。在这里,留下了每一个在外闯荡的游子的足迹,也可以说,这个小店曾经亲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去城市打拼,他们曾经都是小店的常客。人虽然离开了,可是魂依然在这。正所谓,不论你身在何方,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正当老板滔滔不绝地和客人聊天的时候,一个身高高出门头的小伙从外边进来了,老板用不同于和顾客说话的语气对这个小伙说了一句:回来了?

    “嗯!”男孩随意地答道。随后,男孩径直走进了里边的屋子。

    “这是你儿子?”一个顾客发问了。

    “嗯。”

    “哦,几年没见长这么高了!!多大了??”

    “二十了。”

    我在心里叹道:又是一代新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发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lx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