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苦与乐

作者: 天等杨林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1-17 15:03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作者杨林道,现任职于天等县信访局,2017年9月至2021年元月,任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上映乡上美村驻村第一书记,此文写于2020年7月。)

            乡村的夜晚,月朗星稀,四野一片寂寥,如水的月光洒向山丘、田野、小溪、村庄、房屋、稻草、柴堆……

            转眼,我驻村扶贫已接近三年了。想起驻村后一切的一切,工作是累、生活是苦,但是有群众的支持,有同志们的配合,倒也是苦中有乐,累中有甜…我突然没有了睡意,翻身起床写了一首不算是诗的小诗:窗外月光洒,静夜思绪涌,心牵扶贫事,民声催我勤。

            望着窗外如水的月光,脑海里不由地回想起自己近三年来的驻村扶贫历程:面对农村生活乏味、条件艰苦的那种困难,面对群众有时候不配合不理解的那种丧气,面对父母孩子照顾不上的思念与内疚,面对乡、村及帮扶干部支持配合的那种感动,面对群众尊重认可、党员鼎力帮助的那种欣慰,面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后的那种满足……

            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淳朴、热情、善良、自强、自立……他们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迫切追求,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他们期盼的美好生活。与他们相处,我感受到了乡情的真挚与人性的美好!

            其实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懒散,腿脚不勤,又不动脑筋!勤劳才是致富的途径!真心为那些虽然贫穷但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自强不息的村民感到欣慰和高兴!

            近三年的时光里,我基本上是日夜生活在村里。群众的事无小事,我又何尝在心里放下过他们:老李的病怎么样了?村里有没有厌学的娃娃?老张家的牛、良谋家的鸡、拥新的生活、今年的桂花梨、沃柑、葡萄收成如何?……

            驻村扶贫,住下来更要扶起来。说实话,刚开始,我是真的一筹莫展,怎样才能把贫困户真正扶起来呢?要脱贫就得解决问题,就得增加收入,贫困户只有发展产业或是务工就业才能增加收入。我也明白这个道理,那到底怎样发展产业?发展什么?怎样才能让所有贫困户都有业可从、有事可为、有钱可赚呢?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可以说我们是最了解贫困户家中的困难和需求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贫困户对发展产业一筹莫展,我们急需帮助他们发展适宜他们且能长期增收的致富产业。针对有的想养牛但是缺资金,有想养羊但是没规模没效益,有的想种植但没技术,有的想打工而没门路等问题,为了更精准地对接贫困户诉求,我和村屯干部们一家一家走访,让村里的贫困户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产业,再结合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当前的发展形势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尽量引导更多的贫困户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途径,找到致富门路。

            为了更好的因户施策、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和产业规划,我经常到各屯组召开座谈会,向乡亲父老讲解当前“三农”发展的形势与本村产业发展的出路来解放大家的思想,举例讲解各项产业扶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让群众明政策、想思路、细算账、谋计划。

            现在,全村所有的贫困户除两户五保户确实无力发展产业外,其他都有了适合自己的产业,养牛、养鸡、养猪、种优质稻沃柑葡萄桂花梨、外出务工…到每季度算收支账的时候,再也不是白纸一张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脱贫之路。

            “农村这工作非常繁杂,尤其这脱贫攻坚,我这个不搞行政的都听周围人说那形势是多么的严峻,压力非常大,你下去做第一书记图的是什么呢?”一个大学同学通过微信私聊这样问我。

          “是啊,压力确实非常大,”我在微信里回复他,“但是,再难的事,总得有人来做吧;再大的压力,也总得有人来扛。”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开展“三清三拆”的过程中,起早贪黑是工作常态,挨骂受气已成家常便饭,与村屯干部东家进西家出,利用晚上群众在家的时机,苦口婆心动员群众清理自家门前的私自建筑、柴草垃圾……好不容易征得户主勉强同意但其就是不动手,这时候还得我们自己动手帮他清理……

            有一天晚上,去多鲁屯,给贫困户开会,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大家都很激动,贫困户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自己产业发展了多少,增收了多少;有的说自己房子问题解决了,生活变化有多大;有的说门口的路修好了,出行方便多了;有的说扶贫干部有多好,对自己帮扶很大…和大家交流探讨,我也是激动不已,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回到房间,躺在床上激动得睡不着。

            扶贫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有时候想想,努努力就能让老乡们离脱贫更近一步了,就有了动力,没得说,撸起袖子接着干!

            从年初到年尾基本奔波在村里头,有时几周也回不了一次家,家务更是不管不问。面对妻子,我常常心怀愧疚。但每次看到群众充满信任的眼神,听到群众对我充满希望的话语,我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爸爸,你本周末来陪我吗?我想吃街边的小吃了,你能带我去吗?”

          “爸爸,这假期作业有几道题我不太懂,你能来给我讲解一下吗?”

            “爸爸,我想你!”

            每每听到这些,我也只能把内心愧疚深深隐藏,暗暗下决心,有时间了一定多陪陪他们。但是我也知道,这个“有时间”不知会是多久以后……

            真的也想陪父母走走,也想牵妻儿的手。但我也知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我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回到家里,我心存愧疚;但来到贫困户的家里,看到他们脱贫致富指日可待,我的心里又全是满足欣慰。每当看到贫困户在长久的困苦中焕发出新的生活激情,看到他们因被关心和尊重而绽放出灿烂的笑脸,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知道,我必须全身心投入,绝不放弃。

            在得到同事们认可的同时,朋友圈也让我感到温暖。我每次发些工作生活的信息后,都有帮扶干部、村民、朋友、亲人第一时间给我安慰,给我鼓励,给我点赞。最让我欣慰的是,一次发了周末回家抱着儿子和爱人一起在县城丽川河边散步的朋友圈后,上美村一位贫困户在朋友圈给我的评论:“好好陪陪家人吧,不要老是一门心思想着扶贫的事。总是晚睡早起,真的辛苦你了,为了你的这股干劲与付出,我们都会好好努力,争取不拖后腿的。家人也需要你的陪伴,回家了就放松放松,别老想着工作。”他的话,着实让我有些感动,也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记得去年我写了《给女儿杨尊的一封信》给在南宁读初三的女儿,跟她谈了驻村扶贫的一些体会与感受、驻村扶贫的苦与乐,以及对她的想念与愧疚等,后来这封信被村支书在村委的电脑里偶然发现了,发到了上美村的帮扶干部群里,帮扶干部们感同身受,就发到了朋友圈,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了好多人的共鸣,当晚这封扶贫家书很快在朋友圈里不断地被转发,第二天《广西法制日报》的编辑也联系了我并在其文艺副刊上刊登了这封家书,过几天这封家书又被崇左市妇联当作优秀家书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原版刊载,凡此种种,足见社会各界对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对驻村干部的关心与关注!所有这些,均让我感动,让我心中充满着力量,感觉扶贫工作虽然艰苦,但苦中有乐,艰难中更多的还是欣慰!

            此时,夜深人静。窗外,月光溶溶,万籁俱寂,凉风习习,我依然思绪万千,脑海里一会涌现出刚来驻村时看到贫困户生活困难的样子,一会涌现出家人关心的话语,一会又是那些与乡亲们田间地头、村头溪畔促膝聊天的场景,一会出现搞“三清三拆”热火的场面,一会又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种种场景…

            驻村工作,面对的是最广大的、最原汁原味的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驻村的日子,有苦,更有甜;有辛酸,更有快乐!最大的困惑是辛苦付出之后仍不被理解的酸楚,最大的快乐是为百姓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和困难!

            一路艰辛,一路快乐,伴随着风雨和阳光,永远不变且一直坚守的,还是那份初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近三年来的驻村扶贫时光,我无怨无悔,并还将一如既往地,离妻别子,作别父母,用沾满泥浆的双脚继续奔跑在辛苦并快乐着的扶贫路上……

            我内心深处突然涌起一种强烈的感恩之情,感恩社会,感恩群众,感恩驻村第一书记这段让我成长与荣耀的奋斗历程。我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驻村第一书记而永远自豪!

                            2020年7月1日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驻村扶贫苦与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pc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