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织女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织女的爸爸长的帅,去当了兵,成了工人。
爸爸家里很穷,一口破窑洞,住着十几口人。妈妈不嫌弃爸爸穷,看上他是“铁饭碗”。
织女3岁时,爸爸把妈妈和小织女接到了平顶山,一家3口住在兵工厂的平房里。妈妈为了领独生子女补贴,决定只要一个娃。
织女就像小公主,被父母捧在手心。妈妈给她做漂亮衣服,爸爸给她买好吃的点心、糖果,买小人书和会眨眼的布娃娃,带着她扑蝴蝶、看电影……
织女6岁那年,兵工厂倒闭解散,爸爸回到老家,转在纸厂上班。
这时,爸爸经不住村里人说他是绝户,妈妈也同意再要一个,于是,织女7岁时,有了一个酷似爸爸的,大眼睛的漂亮妹妹,10岁时,又有了弟弟。
爸爸一个人养3个孩子,日子越过越艰难,织女常常带着妹妹去挖野菜。
织女初二那年,弟弟得了肾炎,爸爸每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也病倒了,妈妈借钱给弟弟治病,家里欠了很多债。
爸爸说,你妈妈不能赚钱,我一个人供不起3个孩子读书,如果你继续上学,以后就不让弟弟妹妹上了。你是老大,你要做家里的半根顶梁柱。
爸爸的期望,让织女再也无心上学,想找工作。
妈妈希望织女上完初中,考师范。妈妈说,只要织女想上学,她砸锅卖铁也会支持。初三毕业考试要交钱,妈妈拿不出钱,也不知道再到哪里借。
织女没参加考试,就回家了。
16岁还是童工,工作不好找。
姨娘家开着打印店,妈妈求姨娘收下了织女。织女勤奋好学,很快学会了铅字排版,后来,店里换了电脑,织女不分昼夜地拼命练习五笔输入法,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能熟练操作。
织女的工资也从刚开始的100多,涨到了300左右。爸爸从纸厂调到电厂,工资也在涨。
2年后,家里的账还完了。织女想继续上学,妈妈却不同意了,说隔了2年,你哪里学的会,如果织女去上学,家里不但少了一份收入,还要多一份支出。
织女执意要上学,不想再工作。
爸爸联系了免学费的阿语学校,每个月只交生活费。
只要有学上,学什么都行,织女高高兴兴地上学了。
妈妈说,织女2年攒了4000元,如果拿去上学,以后就没有嫁妆。
织女上了2年学,妈妈要死要活,逼着织女相亲。20岁的女孩,在回民家还没有婆家,父母是很着急的。
织女扭不过妈妈,其实,织女一个人在外拼搏奋斗,也常常感到孤单和疲惫。心里也渴望有个人可以陪伴和依靠。妈妈说,牛郎有驾驶证,有开车的手艺,织女嫁给他不会饿肚子。
那时,织女没有工作。牛郎说,他愿意养着织女,让她在家继续读想读的书,做喜欢的事。
结婚后,婆婆说,家里不养闲人,希望织女找份工作。
织女没学历,打字的手艺也丢了,只好到饭店端盘子,从早忙到晚。直到怀孕,才辞了工作。
有了孩子开销大,牛郎一个人的工资不够花,孩子刚过百天,织女就张罗着开了一家童装店,可惜地理位置不好,加上经验不足,经营一年,只赚够交房租的钱。织女想换个地方,继续做生意,婆婆和牛郎不看好,说织女不是做生意的料。妈妈说,何必把自己搞得这么累,还不讨好,别干了,在家好好带娃吧。
于是,织女放弃了创业的想法,带着孩子在家省着花,牛郎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天才,能跳级。织女读了一些教育类的书,努力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可大娃脑子不太开窍,什么都学的慢。
一次,大娃不会背生字,被牛郎扔在门外,小腿磕在石头上,骨折了。织女心疼孩子,后悔自己没拦着,从此心灰意冷,放弃了早期教育,只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地,按部就班地上学。
牛郎看大娃生性怯懦,脑子也不够灵光,很不满意,希望再要一个娃,能遗传到他的优良基因。
织女刚开始是不想要的,生一次孩子要一次命,而且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
后来,因为村子里一个20岁的小伙伴意外身亡,妈妈也劝织女再要一个,2个孩子有个伴,万一……
婆婆说,再生一个吧,一个太单,生下来,我帮你带。
大娃上幼儿园后,织女怀上了二娃,妈妈和婆婆都说二胎好生,可二娃出生,织女还是疼的死去活来,折腾了一晚上,最后,打了催生针才生下来,二娃头太大,脑袋被挤成了一条,不像大娃出生时方正。
多了一个娃,牛郎的收入却越来越低,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二娃一岁多时,织女求婆婆帮忙带娃,她在纸厂找了份工作。
生过二娃后,织女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勉强工作了3个月,实在扛不住熬夜和纸厂的噪音,只好辞职了。
后来,织女又到饭店端盘子,干了一个月,经常感冒发烧,最后,倒在床上起不来。
很多人说,织女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织女觉得自己是个废人,百无一用是书生,不如死了的好。
牛郎哀叹自己选错了伴侣,不能和他比翼双飞,是他的累赘。带着织女来到一处悬崖,说:“你想死,就从这里跳下去吧!”
织女站在悬崖边上,没胆量往下跳,回头对牛郎说:“如果你不想要我了,就把我推下去吧。”
牛郎说:“我不想成为杀人犯,你不敢跳,就回家好好过日子。”
织女回家后精神恍惚,大脑常常断片,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干什么。
好几天,织女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想这样死了多好。
牛郎把织女的妈妈叫来,希望她把女儿领走。
妈妈来看织女,织女气若游丝地说:“我……活着……只是……浪费粮食,我要……走了,从此,不再给家人……添麻烦。”
妈妈看到女儿形同枯槁,哭着拉着织女的手说:“你不许说傻话,你给我起来吃饭,有我一口饭吃 ,就有你的一口,妈死之前你不准死!”
妈妈拿出仅有的5000元积蓄,把织女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钱花光了,织女的病情得到控制,出院了。
妈妈对织女说,你什么都不要想,每天只要记得吃饭睡觉就行。
织女不再悲伤,让自己碎成玻璃渣的心麻木,不再想着赚钱,也不想着自己是麻烦,因为妈妈不嫌弃她,心里还有一丝暖。织女跟在妈妈身边,渐渐恢复了做饭洗衣的能力。
爸爸说,我女儿好好的一个人,给牛郎生了2个孩子,现在病了,他不能不管。妈妈把织女送回牛郎家,对牛郎说:“给织女治病的钱不要你出,现在她能帮你做饭洗衣服,你就让她在家呆着,别让她出门赚钱了……”
2005年,牛郎买的基金大涨,经济宽裕了,冬天冷,织女不想做饭的时候,牛郎便带着一家4口到饭店吃火锅,生活仿佛有了幸福的味道。
爸爸看到牛郎有钱了,就想要回5000元给织女看病的钱。
织女说,以前,妈承诺了不要,现在要,他也不会给。
爸爸说,那你把你的3金给我吧,反正你也不喜欢戴。
织女虽然不舍得常戴金项链和金戒指,但耳环是天天戴着的,这是牛郎给的定情之物,戴着就能感受到一丝牛郎若有若无的爱,这3个物件是织女仅有的私人财产,手里拿着这一点儿东西,织女心里才会踏实,有安全感。
织女不想给,对爸爸说,等我能赚钱了,慢慢回还你的。
妈妈说,你可不能再工作了,再熬出病,谁给你治?你每天把买菜的钱省点儿,攒起来还你爸吧。
织女只好慢慢攒着私房钱,可攒的太慢,一个月只能还100-200,妈妈来劝织女把3金给爸爸,因为他想买太阳能热水器。
织女逼不得已,把3金给了爸爸,求他,别全卖了,至少留一件,等我攒够了钱,赎回来。
爸爸说,现在金价高,全卖了也不够5000,你想要,以后攒够了钱再买吧。
爸爸不懂,再买的对织女是不一样的,这次事件,让织女感觉爸爸从16岁就不再爱自己,妈妈现在也不爱她了。
后来,牛郎有了6万的积蓄,妈妈想办厂,说让牛郎投资,会给分成,牛郎投资后,很不放心,常让织女去查账,织女发现妈妈的账有漏洞,货品积压,销不出去,根本就无力给分成,织女不想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让牛郎要回了本金。
爸爸有点儿生气,说亲戚不过财,过财两不来。
后来,厂子不赚钱,也关了。
2010年,牛郎的工作被人挤掉,没活干,在家急的团团转。
妈妈得知后,说让牛郎买俩公交车,织女跟着卖票,夫妻2个人就都有了工作。
妈妈年轻时,最羡慕售票员的工作,可以天天数钱,多好。
妹妹看到织女贫困的窘迫生活,发誓一定要嫁给有钱人,妹夫家里有3层楼,还有公交车和存款,妹妹嫁过去就在车上卖票,手里不缺钱。
在妈妈的撺掇下,牛郎借钱买了妹夫那边一辆比较便宜的公交车。
织女开始卖票后,手里有了钱,为了感谢妈妈,给了她几千。
经营一年,线路上了多辆大型新车,牛郎家的车越来越难赚到钱,就卖了。
织女希望用卖车的钱在城里买房,可以增值,也方便孩子上更好的学校。
2011年,牛郎在城里花18万买了二手房,卖车的钱不够,他又借了一部分。
为了尽快还债,织女到附近的超市工作。超市不允许坐,织女腿疼,每天累的,一到家就倒在床上。可在家也不能歇太久,还要做饭,做家务,照顾孩子。
牛郎找了份开公交车的工作,下班后,他会带孩子去附近的体育场运动。大娃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学校就在体育场附近,牛郎也经常去学校关心他。
牛郎对孩子好,是称职的爸爸,只是不喜欢帮忙做饭,做家务。
2013年,牛郎不想给别人打工,又借钱买了一辆公交车,想让织女卖票。织女有点儿犹豫,怕2个人离的太近,又会经常被牛郎骂。
牛郎说,2个人不在同一辆车上,不会有太多矛盾的。
织女是路痴,一出门就分不清东西南北,记忆力也越来越差,开始卖票后,记地名,记票价用了一个月才慢慢熟悉,牛郎只用3天就把票价倒背如流,摸清了车队的各种规则。一年后,就开始管理14辆车,让织女负责记账,分钱。织女在牛郎的训练和指导下,工作能力越来越强。
2021年,车到期了,牛郎把车卖了,出去找工作,开大货车。
织女不太想出门找工作,在家想靠写作养活自己,可目前好像难以实现。
织女多想听牛郎说一句:“如果不想出门,就在家呆着吧,我养你。”
织女所求不多,活着,不过有碗饭吃,这碗饭,牛郎会给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