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咏的体裁
拜占庭的圣咏体裁主要为诗篇(psalm)和赞美诗(hymn),另有一些其他的宗教歌曲。
诗篇
诗篇的文本来自《圣经》中的《诗篇》,在拜占庭仪式中,《诗篇》为日课和圣礼仪的主要部分提供了基本结构和文本。拜占庭采用的希腊语七十士《圣经》译本中,《诗篇》有150首,但编号和顺序与希伯来语《圣经》有些差异。
每个拜占庭调式都有一个或多个简单诗篇吟唱方式(psalm tone)的变体。诗篇吟唱(psalmody)分为吟唱、吟诵和终止。早期拜占庭诗篇吟唱方式是音节式的,即文本每一个音节对应乐谱的一个音符。这种诗篇吟唱比西方大多数格列高利圣咏吟唱方式更接近于最早的诗篇吟唱。拜占庭诗篇吟唱使用四个基本音节数的终止,一行诗的最后四个音节不管单词的重音在哪里,都机械地对应于四个固定的风格化的音符来构成终止。而格列高利圣咏更喜欢采用适合文本重音的变化而变化的调式终止。
拜占庭圣咏的创作采用一种称为拼贴(centonization)的方式,即选择适当的调式公式进行拼贴,这也是许多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曲目的一个特征。在十四世纪的拜占庭音乐教学手册中,展示了选择范围广泛的单个纽姆符号、符号组和来自不同体裁的公式。文本的重音对公式的选择有着显著影响,特别是音节式作品体裁。在同一种调式的几部作品中,在第一个重音前的特定数目的非重音经常对应于同一种旋律的开头。公式也服务于更大型的曲式设计,例如装饰诗篇吟唱框架、依附于特殊类型的礼拜圣咏和定义特殊风格。
然而,华丽的个人(psaltikon)和合唱(asmatikon)风格很少使用公式。这种在十三到十五世纪达到顶峰的华丽诗篇吟唱风格有三种代表体裁。Prokeimenon的功能相当于罗马天主教弥撒中的升阶经,是一种应答圣歌,在圣礼仪的诵读《书信》之前由一位独唱者演唱,或者用于日课晚祷和晨祷中。Prokeimenon的音乐保存在君士坦丁堡独唱集、合唱集和akolouthiai手稿中。和西方类似,拜占庭“阿里路亚”叠句和华丽诗篇诗文(allelouiarion)一般置于《福音书》选读前,保存在独唱集中。拜占庭特殊圣餐套曲叫做koinonika,是分配给圣索菲亚大教堂合唱队的,保存在合唱集中。
赞美诗
赞美诗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已经用于赞美诸神了。在基督教语境中,赞美诗是以《诗篇》和《圣经》中的其它诗段为模版创作的赞美上帝的诗歌,但它不属于《圣经》的文本。在拜占庭圣咏中,赞美诗是最重要的部分,它的数量远远多于来自《诗篇》的圣咏,目前保存下来的的赞美诗超过六万首。同时,赞美诗的体裁众多,主要有特罗帕里翁、康塔基昂、正颂和诗歌韵文等。大多数赞美诗是分节诗形式的,在韵律上,标准的赞美诗诗文机械地由重音而不是音节数控制支配。诗行的对称或多或少自由地通过音节数和重音在诗行内的位置来裁剪。显然,诗歌的公式化对于诗歌文学风格和音乐作品的形成都是一个重要因素。
特罗帕里翁是一种只有单个诗节的赞美诗,它的旋律在每次圣礼仪的开头演唱。最早特罗帕里翁的可以追溯到四世纪。然而,那时的音乐没有通过书面形式保存下来,很可能因为曲调是众所周知的。《荣耀经》是在晨祷的结尾部分演唱的,最早在四世纪时就有记录,但从十三世纪开始才出现对应的音乐。据说为六世纪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所作的“独生子”(Homonogenes huios)实际上在很晚阶段才有书面记录。
第一种重要的拜占庭赞美诗体裁是康塔基昂,它是一种较长的押韵的布道诗,在五世纪或六世纪初由叙利亚传统教会诗歌sogitha发展而来。最重要的康塔基昂作曲家是来自叙利亚的罗曼诺斯,他在六世纪上半叶活跃于君士坦丁堡,归在他名下的康塔基昂有85首,包括为教历年大多数主要节日创作的康塔基昂。他的诗歌风格夸张而极富感染力。他最有名的一首康塔基昂是Akathistos赞美诗,献给圣母并在圣母领报节和大斋节第五周的周四演唱。康塔基昂通常有20或30个(甚至更多)冗长的诗节,它的早期音乐形式无疑是音节式的,如果以别的方式演唱,整个布道就太长了。保存在一些十三和十四世纪手稿中的音节式康塔基昂,主要作为换词歌式的特罗帕里翁的旋律模型。韵律相似的诗节称为oikoi(希腊语“房子”的意思),具有一个较短的结论性的叠句。oikoi开头的字母连起来构成一种离合诗(藏头诗),通常是诗人-作曲家的名字、诗歌应用的礼拜仪式的场合或字母表。引子诗节称为prooimion或koukoulion,具有不同于主体诗节的结构和韵律,在较晚的传统中具有和oikoi共同的叠句和调式。然而现存最早的康塔基昂的旋律(九世纪或十世纪)是华丽风格的,引子和第一首oikoi都保存在独唱集中。在康塔基昂的表演中,独唱者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主要诗节中他演唱高度繁复的花唱式旋律,而合唱队演唱相对不复杂的诗节让作品圆满结束。
正颂是第二种大型拜占庭赞美诗体裁。从七世纪起,这种体裁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康塔基昂。创作正颂的第一位大师是克里特的安德鲁(Andrew of Crete,约660-约740年),他的《大正颂》在大斋节中期演唱,长度超过250个诗节。正颂本质上是基于九首圣经短颂歌(canticle)的九段繁复的诗歌附加段,通常穿插在晨祷的诗文中演唱。对应每首圣经短颂歌的正颂的每一段诗歌称为颂歌(ode),每首颂歌通常由三到四个结构相似、旋律相同的诗节组成。第一个诗节叫做典范诗节(heirmos),后面的其它诗节也叫做特罗帕里翁。一首完整的正颂通常包括八到九首颂歌,其中第二首经常省略。这些颂歌根据礼拜仪式场合的一般主题、同一种音乐调式和一首离合诗联系在一起,但在其它方面,它们是独立的。《圣经》中的短颂歌是除了《诗篇》外散见于其它各卷的短歌,主要有14首,后来在拜占庭礼拜仪式中保留下来的有九首:(1)摩西过红海后的感恩歌,(2)摩西临终告诫希伯莱人的短歌,(3)哈拿之歌,(4)哈巴谷之歌,(5)以赛亚之歌,(6)约拿之歌,(7)亚撒利雅之歌和火炉中三个孩子的第一赞美诗,(8)火炉中三个孩子的第二赞美诗,(9)圣母颂歌和撒迦利亚之歌。最早的时候,这些圣经短颂歌是完整演唱而没有附加段的,到了八世纪时,原始短颂歌的演唱受到了限制,很可能不超过开头的一两行诗文,而对诗文的释义却越来越长,直到定型于九首颂歌。在八和九世纪,正颂的创作达到了顶峰。创作正颂的人既是诗人,同时也是作曲家。著名的正颂作者有大马士革的约翰(约749年去世)、耶路撒冷的科斯马斯(Kosmasof Jerusalem,活跃于八世纪上半叶)、君士坦丁堡的特奥多尔(Theodore)和约瑟夫·斯图迪奥斯(Joseph Stoudios)兄弟、西西里人梅多迪奥斯(Methodius,846年去世)和赞美诗创作者约瑟夫(Joseph the Hymnographer,883年去世)。尽管十三世纪之后也有人创作正颂,但在八和九世纪之后,仅仅增加了新的适合典范诗节音乐的诗文。典范诗节圣咏的合集称为《典范诗节集》(Heirmologion),收录的典范诗节多达2000首。和花唱式康塔基昂相比,正颂的音乐尽管风格朴素(多为音节式的),但内容更加丰富。在完整的正颂表演中,为了避免旋律单调,在第三和第六首颂歌之后,分别插入其它类型的赞美诗(hypakoe)和康塔基昂。
克里特的安德鲁(左) 大马士革的约翰 耶路撒冷的科斯马斯除了康塔基昂和正颂,还有一些由一个诗节构成的赞美诗。这些短诗一般是纪念圣人的,在特殊圣礼仪和日课上演唱。大多数短诗称为诗歌韵文(sticheron),收录诗歌韵文的主要合集叫做《诗歌韵文集》(sticherarion),现存有数百种之多。《诗歌韵文集》在风格和内容上类似于西方的拉丁语交替圣歌集。最早的诗歌韵文作于七世纪或更早,大多数则是八世纪的作品,而传说中的皇帝利奥七世(886-912年)的《晨祷赞美诗》实际上是十二世纪的。作为单独的赞美诗,大多数诗歌韵文在晚祷和晨祷的普通诗篇的结束段中用作合唱插段。诗歌韵文的音乐风格和过程类似于典范诗节,但装饰性的花唱更多,有些时候甚至非常冗长。
唱片推荐
标题:拜占庭音乐
演奏:Cappella Romana,Alexander Lingas(艺术指导)
厂牌:Cappella Romana
唱片简评
本专辑的曲目选自十三到十六世纪的拜占庭和斯拉夫手稿,包括拜占庭圣咏的各种体裁:康塔基昂、三圣颂、诗歌韵文、正颂等,作曲家有罗曼努斯、库库泽勒斯、大马士革的约翰等最著名的拜占庭大师,是概览拜占庭圣咏的绝佳范例。拜占庭圣咏是使用希腊语的单声部礼拜仪式歌曲,既可以独唱,也可以使用合唱队,但没有器乐伴奏。专辑收录的圣咏主要属于拜占庭晚期的美声风格,充满了装饰性的乐段,目的是为冗长的礼拜仪式填补时间。Cappella Romana成立于1991年,是一支致力于探索东西方圣乐传统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北美合唱团,已经录制了多张拜占庭和东正教圣咏专辑,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该团的专辑具有较强的主题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特别是东西方音乐的比对,例如本专辑就收录了西欧作曲家迪费哀悼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哀歌。
标题:拜占庭圣咏
演奏:Bulgarian Orthodox Ensemble,Vivian Klochkov
厂牌:Jade,84135 91001-2
唱片简评
本专辑收录了一些典型的拜占庭圣咏体裁,特别是诗歌韵文(sticheron)。诗歌韵文最早是在《诗篇》诗文后面的简短叠句,后来发展得越来越长,成为在晨祷和晚祷中独立演唱的部分。专辑收录的《四月诗歌韵文》转译自1177年的《西奈手稿》第1218号,是使用中期拜占庭记谱法的最早的手稿。在本专辑中,我们还可以听到《诗篇》、《荣耀经》、《阿利路亚》等体裁的圣咏,它们在圣礼仪和日课中也经常出现。《诗篇》第135号属于炫技式的美声风格(kalophonic style),在一些无意义的音节上配以繁复的花唱。Vivian Klochkov指挥的保加利亚东正教合唱团成立于1964年,擅长从古代档案中重建原始圣咏,具有自己独立的艺术特点,既展现出传统风格,又融合了现代表演风格,该团的演出在欧洲广受欢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