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简友广场
论中医兼论红花,三七药性

论中医兼论红花,三七药性

作者: liuzhiwenac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09:22 被阅读0次

        中医古往今来,名家辈出,上古有神农氏、岐黄,春秋战国有扁鹊,东汉有张仲景、华佗,南北朝有山中宰相陶弘景,唐有孙思邈,宋有钱乙,元有李东垣、刘河涧、张子和、朱丹溪,明有李时珍、王肯堂、张景岳、缪希雍、吴又可,清有徐灵胎、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可谓名家辈出。

        有长于论病,有长于论方,有长于论药,有长于温阳,有长于滋阴,有长于温补,有长于攻下。而其中发愿最宏大的当属李时针,以一己之力,费17年之心血重新整理《本草》,可谓贡献至大。但因年代久远,古人以为表达清楚的事情,在我们今天人看来,是似而非处甚多。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西兼通的医生,对西方医学,中医学烂熟于心。一生破解了很多疑难杂症,譬如乳腺增生(乳腺癌的元凶)、腰椎间盘突出,也从小耳濡目染医学,也因为好奇,心中对医学很多疑问,譬如红花,三七,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治病的原理到底是什么?虽然问过父亲很多次,也得到了一些答案,但是始终不能令我完全满意。直到有一天,父亲在给膀胱湿热症的患者开 阿胶散时,我突然开悟了。原来中医治病的原理都是利用药物的 温,寒,甘,苦,辛,升发,泻降,来补充或调解人体不足的部分。也许有些人认为只要背诵好药物性质就好了,仍然可以治病,这没有错。但如果遇到棘手的疑难杂症,无方可寻时,便会束手无策。学问之道,在于寻根究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红花:味辛、性温,辛散温通,有活血、行淤血的作用。这是《药性赋》里的解释。我不禁要问?是辛散导致可以行淤血呢?还是温通导致能活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些都说的不够直白,应该一针见血的指出,味辛的药物通常具有散发、散开的性质,所以能行淤血;性温的药物,能调解人体的温凉状态,温能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能活血,通血脉。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有止血,行淤血,补气血,消肿定痛的作用。为什么能止血?为什么能行淤血?这里没有解释,按常理甘温主补,补气血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止血原因估计是临床观察得来的经验,并不能用药物的味、性来解释。对于行淤血,就很难解释了,没有味辛,何来散发,散开之性?性温能活血,倒是很能理解。这里真是中医药的大问题,逻辑存在很多不能自洽的地方。或者作者要做特殊说明,三七就是没有味辛,但却能行淤血的药物,如果没有说明,作为学习的人,对此功能当保持高度的怀疑。凡此种种,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后来者应当努力发掘,但需要改进改善,质疑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中医兼论红花,三七药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wp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