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强
杜岩是新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自幼喜欢小猫小狗,花花草草。痴迷生物学,一直读到了硕士。
山水县是他的家乡,那里有他勤劳的爹娘。他硕士毕业后,父母已经到了城里人该退休的年龄,地里的活二老已略显力不从心。百事孝为先,杜岩为了照顾父母,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
杜岩应聘到山水中学当了老师。他做的课件文字洗练,插图栩栩如生,堪称完美。声音具有磁性,语速适中,有点儿像赵忠祥老师,绘声绘色,深受学生爱戴,很快成为山水中学的一颗新星。
年终岁尾,评优是一项政治任务。然而评优慢慢地也变了味儿。有的是组长指定,说你行你就行。有的组比较人性化,因为两个优秀是晋升的必备条件,哪位老师该晋升了,连续两年优秀都给他,当然他得请客。山水中学生物老师只有四位,没有独立的教研组,和化学组合称生化组,化学老师十名,组长倒很民主,每人一票,但化学老师很报团,每年评优都是化学老师。杜岩他们“寄人篱下”,别说两个优秀,获得一个优秀也势比登天,杜岩是学校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公认的好老师,但评不上优秀,也就没法晋升,为这事儿,他找了校长。
这下,他得罪了组长。有一天,组长当着全组的面,冷冷地说:“杜岩,我这岁数,吃的盐比你吃的面都多。你才研究生,我早就开始研究死了。组里的事,你不应该往上捅,这是人品问题。” “不是……是……”杜岩有口难辩,越抹越黑。他一心扑在教学上,很少参加应酬,更甭说请请领导,表表决心了。在这“练胳膊练腿,不如练舌头练嘴”的时代,他甚至有点儿格格不入。
校长很欣赏杜岩的业务,但他不喜欢“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的书呆子。懂事的老师过节都知道……哈,你不主动向我靠拢,我还能为你一个萝卜再挖一个窖?
自从找了校长以后,杜岩在组里备受孤立。领导不喜欢,同事不待见,杜岩活得很压抑。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水二中知道了,主动给杜岩递了橄榄枝,并答应尽快解决晋升问题,杜岩心中的希望再次燃起。
杜岩来到校长室,校长笑容可掬。当说到要调走时,校长的脸上阴云密布,然后语重心长:“杜老师啊,您的工作全校有目共睹,学校不能没有你,学生也不能没有你呀!相信组织,明年优先考虑。”几句话,杜岩心里热乎乎地,他婉言谢绝了二中的盛情,工作更努力了。
第二年职称评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召开了职称评定会,参会的有教务处主任、各教研组长,会上专门提到了杜岩,肯定了他的成绩,研究生毕业门槛儿降低,一个优秀就可以,杜岩感觉到中教一级在向他招手了。
然而,杜岩没被评上优秀,他不得不选择调走。不知道校长是舍不得杜岩的业务,还是最后想榨点儿油水,校长坚决不放。二中的猎头指点迷津:“办事儿如开锁,你得找到钥匙。你跟校长说不行,你得找能给校长说得上话的人。”杜岩苦思冥想,他一表叔是校长他们村的村长,给表叔打了电话,表叔哈哈一笑:“小事一桩,我们关系很好,他什么也不缺,不用买东西,喝一壶就行。”
校长的弟弟正好想要一块儿宅基地,于是愉快答应了邀请。酒桌上,三杯搭讪酒喝过,校长端起酒杯:“村长兄弟,不知道杜岩是您表侄,照顾不周,当面恕罪!”校长又端起酒杯:“杜岩,大侄子,别走了,能再给我一次面子不?”校长左右逢源,滔滔不绝。
狗见狗就舔,人见人就演。如果设酒场奥斯卡奖,校长当之无愧。
领导的格局,决定着单位的结局。调走的人多了,单位肯定在走下坡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