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奇葩说》曾有个辩题是:面对高薪不喜欢的工资和低薪喜欢的工作,如何选择?正方的辩题是选择高薪不喜欢的工作;反方则是低薪喜欢的工作。
正方的最后一辩从现实的角度剖析为何要选择高新不喜欢的工作:上下班拥挤的地铁,能挤上已经算不错;合租房子,为了抢厕所而早起,结果室友比你起的更早;无奈去公司解决问题,却需要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对泌尿系统很不利……一份高薪但我们未必喜欢的工作确实某种程度上能解决生活的窘困。
这些现实的举例说明毫无疑问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反方则从事实开始反驳:即便是不喜欢的工作,你在面试时,你一定会向面试官表现出极大热情,以确保得到这份高薪而不喜欢的工作。
随后这位辩手以爱情作比喻,来论证她的观点:祝英台喜欢没钱的梁山伯,不喜欢有钱的马文才,按照高薪不喜欢的工作、花钱培养爱好的观点,那她是否也要嫁给有钱的马文才,拿着马文才的钱和梁山伯谈恋爱吗?这对梁山伯不公平,对马文才也不公平!如果这样,哪会如此动人的爱情故事。正因为我们选择喜欢的工作,才会不介意低薪;而喜欢的工作也不可能永远低薪,随着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它可以变成高薪而喜欢的工作……
将辩论升华到文学的高度、精神的高度,引起一片掌声。
不过,很可惜,最后还是由现实派的正方获得更多票数,取得胜利。但在我看来,这不是正方的胜利,而是现实的胜利,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不食人间地活着。
2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我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如果有第三种回答,那会是什么?
我想了一下,答案是:权衡。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碰到这样极端的例子,我们做的选择其实是现实与喜好的权衡罢了。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离开了工作不多、福利较好、但工资不高的外企,跳槽到处于融资阶段的热门互联网金融公司,工资翻翻。对她来说,前者不是低薪喜欢的工作,后者也不是高薪不喜欢的工作。只是在接触到新机会的档口,她看不到所做的这份工作的未来,于是放弃舒适环境,接受了一份薪水更高、更有前途的工作。
听上去,似乎是高薪而喜欢的工作。但这个故事的结果不是这样。
这份高薪工作,离家很远、工作时间很长,她必须去公司附近租房,才能保证所剩不多的时间用来休息。她的生活成本相比以前提高了,如每个月的房租、社交应酬购买衣服,所以,她的净收入并没有比原来高出多少。
真正应验了一句话:高收入高消费。
这份2倍收入的背后,是2倍时间的付出。而就生活质量而言,与以前相差很远。
选择高薪工作是朋友当下权衡后的选择,但这个选择的背后,却是以生活质量的大幅下降作为代价,没有所谓的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喜欢。
3
这期节目的最后,蔡康永表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两种极端的状态。他回顾了在美国留学的日子,由于学习的电影专业不是父母期望的,当时的他不好意思开口向父亲要更多生活费,于是他决定将吃饭的钱省下来。但是,有一天他特别想吃米饭,而中国城需要坐车才能过去,这对他来说,太奢侈了,最后,我只能去学校附近的日本饭店点一碗白米饭,旁边的日本客人请他吃没吃完的菜,当时的他激动地几乎落泪。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从小不缺钱的他明白,人有时候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在正常情况下,他是不会缺钱的,但人生总有意外的状况发生,有时不得不在当下的现实与自己的喜欢中,作一个理性的权衡,这就是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