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当年自己发论文的时候都没有拆过论文,现在要写月总结了,居然做起了拆月总结的事儿。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来自5月工作总结如何改进之三。
无他,就是觉得“对本岗位进行思考”是入职之后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儿,我也顺便来说说我对现岗位的一点思考。
1 价值意味着“难以替代”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我认为,“可替代性”就是一个标准。现代社会,稀缺人才往往意味着高收入。因为,稀缺人才往往意味着“如果我走了这活儿就没法干了”。
什么是替代性强的工作呢?做表,统计,图书馆借书还书什么的吧,没什么特别的。这有时也意味着为什么统计人员往往很难往上走,大家会觉得,统计有啥难的?认真负责、不出错就可以了啊。
那什么是难以替代的呢?
“笔杆子好的人”——写文章搞宣传的。无论是领导讲话稿还是新闻稿,无论是结题汇报书还是项目申报本,那种又红又专的文章可不是一个人学几个月就能写得好的。好的文章通常意味着写文章的人有思想、爱思考。好的笔杆子意味着项目的源源不断,意味着boss能够通过你的文字看到你的工作成果。我的boss和隔壁boss就应该是那种“写作有两把刷子”的人。
科研。没了你就不能干,所以重要。
管理算是替代性强的吗?这要看你管理得怎么样了。
为啥CEO年薪那么高?因为人家管理得好,像这样的人才,万中挑一,着实难得。
管理有挺多方面的吧:知人善用,研究透每一个人,然后把它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统筹规划,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办大事;善于决策,知道啥事儿该做,某件事应该怎么做。
而干得不好的管理,显然不知道那么高的薪资。举个例子,宿管阿姨管理着一栋楼的人,可是为什么她的薪资比较低呢,她比我们差在哪里呢。
好的管理,意味着不仅能管理事,还能管理人。与事务打交道难还是与人打交道难?其实做精了都很难。与事务打交道,当需要去探索、创新(例如科研)时,费脑。但至少在控制的角度上讲,他们是可控的,是不活动的,是可以写在书本上的知识,你只要去探索出来就可以了;而与人打交道,人往往是不可控的,也是难以去了解、揣测的,是无法从书本上去查询到的,与人打交道,费心。对我而言,由于我现在的岗位上对事显然相对简单些,我现在最大的困境是,与人打交道。
说实话,于我,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擅长管理、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人,我更善于埋头做事。当然,埋头做事并且做得好,在当今社会固然是非常可贵的品质。我现在要努力做的,就是在埋头做事的基础上,学习管理。毕竟在我眼中,能与人打交道打得好的人,其他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得太差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干销售的人都很精明,成功的销售待遇丰厚,因为这件事情真的蛮难干的。
2 道路选择
那么我要走一条什么道路呢
应该是“科研型行政”。学历高,职称高,会发论文,会申项目,写本子能力一流。会演讲,打造个人品牌;挂了职,学习外校先进管理经验。
3 自我分析
我现在有什么优势?
硬性优势:
比别人强一点点的文字功底。新媒体文章撰写能力是有的,相应地,在宣传方面意识就会比别人超前一点点。能感觉得到,我跟现阶段身边打杂成员最大的不同在于,推送的这个本事他们暂时搞不了。
软性优势:
爱思考,有写论文经验,不害怕写又红又专的文章和本子。智商还OK,情商也不低,因为爱思考啊。
上进。思想还没有腐败,每天想的就是,我该怎么做才能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喜欢归纳梳理总结。喜欢做各种表格搞自己分不清楚的人和事。
4 如何实现
这里可能并不是很方便提。事实上,我也只是有初步的计划设想,没有特别详细可行的“行动”。等待我进一步去努力设想、计划与实现吧!
这是小清唱2017年的第 17 篇文章
类别:职场故事
2017.5.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