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必须说说音乐了,毕竟此行的目的在此嘛。
对于我们这样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的菜鸟母女来说,更多的意义在于开眼界、向欧洲同行学习,而非取得何等成绩。
抱着这种心态,也就没感觉有太多压力,胃口好,吃嘛嘛香。
克罗地亚(5)昨天这里下雨了,一场秋雨一场寒呀,一日之隔,换了季节,但仍然不是我预料的秋季,我们又需要冬装了。
克罗地亚(5)冒着刺骨的寒风,我们如约来到Art School,我还是暂时叫它“少年宫”吧!
说实话,真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音乐大咖们、各国参赛的小音乐家们、还有各路“牛蛙”的家长老师亲友团……云集一堂,我还是有点傻眼了。
但,毕竟在这里我代表的就是中国。故作镇定,是我对自己起码的要求。
我先是手拿比赛册,借着找工作人员的机会,领着女儿大致溜达了一圈,熟悉一下地形地貌。期间还不忘保持故作镇定的微笑。
然后,找到工作人员,问好我女儿的排练时间和地点,心里多少踏实了一点。
当然,脑子是不能休息的,已经离开外企职场多年的我,需要重新启动语言自动翻译模式。
克罗地亚(5)我们自己先在琴房里练了一会儿,排练老师来了。简短的寒暄之后,老师就问,“你们演什么曲目呀?”
我们回答:“维瓦尔第大提琴奏鸣曲。”
老师笑容满面地说,“哦~维瓦尔第,很好,很好。”
然后就开始在她带的一大堆乐谱里翻,一边翻,一边小声重复着,“哦~维瓦尔第~维瓦尔第~……哦,维瓦尔第在这里,找到啦……”
其实,对于她这样年纪的老师来说,单单这个奏鸣曲,可能这一生中弹奏过的次数,真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形容了……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欧洲老师总是那么耐心,总是那么不慌不忙,总是慢吞吞的节奏,但是,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也不少呢?!
各就各位,开始排练……
我坐在台下,靠着椅背,翘起二郎腿。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舒服地当一名观众,享受排练美好的过程。但其实,并非如此……
第一遍合奏完,老师并不满意,她说我们的琴没有调试好,和钢琴的音不吻合。
克罗地亚(5)于是,我就起来帮忙调音,当时女儿还小,刚学琴不久,自己拧不动琴弦也不会调音。
我被逼成了个二把刀,仗着自己是个粗人,敢拧琴弦。但耳朵不灵,只能借助手机软件,才能判断音调准了没有。鼓捣了一会儿,总算让老师基本满意了,开始了第二次合奏。
我坐在台下,浑身是汗,也没了什么享受的感觉。只盼着排练能顺利结束就好。
第二次合奏完,老师仍旧不满意,脸上的笑容渐渐被严肃的表情取代了。
她拿着乐谱跟女儿说,bulabula%》*$^#?bulabula……,我正琢磨,英语我应该能听懂呀……这会儿怎么卡壳了呢?!怎么办?!自己都没搞明白,怎么给女儿翻译呢?!心里正暗自着急,就看女儿也指着乐谱跟老师一个劲儿地点头,然后师徒二人就默契地开始第三轮演奏。
哦……原来音乐无国界就是这么个原理呀……
乐谱就是她们共同的语言,怪不得我反倒成了“外国人”。
第三次合奏结束,老师总算点头了。大概就是及格过关了吧……
我们赶紧表达谢意,感谢老师的教诲。
老师脸上也恢复了和蔼可亲的笑容,最后还不忘指指乐谱上那处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女儿不要忘记。
克罗地亚(5)参加比赛那年,女儿9岁,所以被编在第一组,就是10岁以下的幼儿组。
克罗地亚(5)轮到女儿演奏了,这时我也在后台。当她走上舞台去演奏的时候,后台通往舞台的门也需要关闭。关上门我就看不到她了。
我如果想看,只能从外面绕到观众入口,再进入观众席观看。
我是要这么做来着。
可是,当我走到一半路的时候,在玻璃窗外,从窗帘的缝隙里看到了女儿演出的身影。
这一看,眼珠子就像粘在玻璃上似的,怎么也挪不开了。
隔着玻璃,我完全听不到琴声。
但是,从她学琴第一天起,我每日陪伴她一起度过练琴的时光。
尤其是我们刚经历过,这次比赛之前的反复练习阶段,那首曲子的旋律早已经牢牢存储在我的记忆库里。
我只凭借远远看她的动作,就能在脑海里想象出每一个音符的跳动。
没想到,我最后竟以这样的方式,完整地观看了女儿的第一次表演。
克罗地亚(5)幼儿组的比赛,是所有比赛场次的第一场,其实这一场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赛。只打分,不排名,所有选手,只要上台完成演奏,就算完成任务了,颁发表演奖。估计评委觉得孩子们年龄比较小,还都是刚刚起步阶段,应该鼓励为主吧。
克罗地亚(5)比赛之余,我们也参加了组委会组织的课程。有用没用不敢说,反正先熏着吧。
克罗地亚(5)更多的收获,就是我们在后面几天,几乎场场不落地观看了其他组别的比赛,看到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们的演奏,着实受了不少刺激。
克罗地亚(5)之前已经说过,“少年宫”的硬件设施很一般,但是不得不承认,音乐的水准远远超过了硬件的水平。
克罗地亚(5)最后几场20岁以上组的比赛,堪称高品质的音乐会,观众席早就坐满了,更多的观众只能自带小马扎、坐楼梯台阶,或者就干脆站着听。(图片上还有一位站累了蹲着听的。)
克罗地亚(5)只要是比赛,就会有竞争,结果也必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这次,我们就碰上另一位来自上海的中国选手,小伙子长得帅,音乐方面也有才华,只是比赛临场发挥有了一点失误,就没有取得优异的名次。
在上海小伙子那组选手成绩公布之前,我听从了女儿的建议,从下午到晚上,一直陪伴着他和他妈妈。
也许有同样都说中国话的人陪伴着,可以消除一点点他们些许失落的心情。
克罗地亚(5)这次音乐比赛,大致值得记录的也仅限于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了。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用心写下。
女儿幼小的心灵,竟然能够撼动我这个麻木已久的灵魂,她主动提出忍着饥渴陪伴那位中国选手度过难熬的时光。收获了直至今日的友谊。
“毋以善小而不为”我说的多做的少,而女儿那时根本不知道这句话的存在,所有的举动都是她一颗本真的心的写照。
克罗地亚(5)意外收获也是有的,我在连续听了一周的音乐会后,没想到这样“大剂量”的“灵丹妙药”竟奇迹般地医好了困扰我多年的颈椎病。
克罗地亚(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