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培训机构
聚焦美术时代命题,把脉大芬产业升级 ——“2017中国(大芬)国

聚焦美术时代命题,把脉大芬产业升级 ——“2017中国(大芬)国

作者: peopleart | 来源:发表于2017-05-13 20:11 被阅读50次

    5月9日上午,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在大芬美术馆开幕。作为本次文博会分会场的重头戏,2017中国(大芬)国际美术与产业发展论坛随后拉开帷幕。

    出席开幕式领导为大芬油画村分会场添彩

    开幕式现场

    2017中国(大芬)国际美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是一次“放眼全球美术与产业发展趋势,聚焦美术与时代发展命题,把脉大芬美术产业蜕变与升级路径”的艺术与产业界的高端学术盛会。论坛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龙岗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深圳市美术家协会、龙岗区文产办、龙岗布吉街道办、大芬管理办、北大培文等共同承办。

    深圳龙岗区区长戴斌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致辞

    《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在开幕式致辞

    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右二)、龙岗区区长戴斌(左一)参观展览,

    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主任刘亚菁(左一)及工作人员陪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左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文化产业(中国)协作执行主席王永章(右一),龙岗区区长戴斌(右二)及出席开幕式戴领导参观油画展

    论坛活动内容密集而饱满,共分为一个主论坛,四个分论坛,一场文化沙龙,主论坛围绕时代与美术的大主题展开,分论坛分别设立了当美术遇到新科技,公共艺术与人文城市,艺术市场与产业融合,艺术区产业与模式四个主题,文化沙龙以“重塑唯一性:大芬美术产业蜕变之路”为主题展开。

    论坛嘉宾合影

    主论坛

    “时代与美术”——文化转型的时代使命

    论坛开幕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致辞

    以“时代与美术”为议题的主论坛由《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先生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和秘书长徐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首席专家张晓明、《艺术市场》杂志主编续鸿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吴明娣教授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朱乐耕以各自的领域为研究基础,进行了主题演讲。

    徐里对于大芬油画的创作转型与时代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芬油画艺术上的转型,实际上就是时代性的转型。这个时代性的转型首先要能够在大芬油画的产出中更多的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具有中国精神。第二方面,这个时代精神一定要体现深圳文化艺术的产业模式。既然是一种产业而不是艺术家的个体行为,深圳大芬如何进行它的产业园区规模化的效应,这是非常重要的。”

    张晓明在“当代艺术产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了文化产业在当下时代所需要面对的三个问题,一是新一轮全球化,创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一轮全球化的开端是从知识经济到文化经济,联合国从“千年减贫计划”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政策创新,文化生产消费从文化圈理论到同心圆理论再到创意者理论,创意产业首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心。二是新一轮文化科技融合是全球化的实现路径。数字化信息技术带来的“传媒汇流”和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引领着全球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科技融合是全球产业全球化的最重要驱动力。三是创新思路,为艺术产业发展提供永续动力。以艺术授权为核心构建艺术全产业链,从艺术经济,艺术教育到艺术空间,形成艺术全生态链,以数字化、素材化、基因化夯实文化创意基础,形成全栈式智慧设计服务系统。

    2017中国(大芬)国际美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主论坛-时代与美术现场

    续鸿明从中国《艺术市场》杂志的角度,带来有关当下艺术市场的宏观认识,探讨了当下经常存在的概念或者艺术市场的理论问题——我们如何评估当下中国艺术市场?这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续鸿明主编首先谈到我们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的艺术市场和经济发展?

    吴明娣教授以国内其他艺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案例为数据参考,对于大芬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做了总结和一些建议:大芬村如何实现维新、升级转型,需是产业虚实结合,提供服务与销售产品相结合,文化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和文化+的理念注入到文化再生或者文化建设层面讲,这样会为大芬带来新的希望。

    朱乐耕教授以公共艺术中的环境陶艺实践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当今城市的发展,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等硬件基础建设投入很大,但很多停留在物理空间,精神空间需要做出努力。他以其陶艺创作中的8个案例重新审视了“时代与美术”的议题,并让我们看到瓷器、陶艺作为中国的名片,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从室内的把玩变成一个公共空间的艺术。

    第一论坛

    艺术区产业及模式——把脉大芬产业转型与发展

    以“艺术区产业及模式”为主题的分论坛邀请了深圳文联艺术策划委员会主任杨勇、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欧阳进雄、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陈向兵、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副教授陶宇、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馆长许多思以及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朱虹子,《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先生主持。

    分论坛之艺术区产业及模式-论坛现场

    论坛嘉宾-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深圳大学美术系主任陈向兵

    与会嘉宾从宏观的国民经济与艺术品的关系和艺术模式的关系、金融的关系,都探讨了艺术品的发展,产业的未来趋势。涉及到比较具体的,像大芬村未来发展的方向,跟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艺术品市场的方向之间,有重合,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杨勇、欧阳进雄,从政府宏观的角度来谈深圳这座城市和大芬的关系;陈向兵教授则是聚焦于大芬这个艺术区,从形成到模式的转换,一直到品牌如何重建的问题;王其钧则用非常详尽的数据,对世界各国艺术产业进行比照分析,认为只有借助更多更广泛的渠道做文创产品才更有机会发展和支撑整个产业的增长和生存;陶宇从国民经济跟艺术品产业之间的密切关系,来讨论艺术品所产生的效应,甚至是对于艺术品未来的规模和艺术品在市场当中如何获得成功的效应和看准艺术品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希望大芬村的画家能够在文化自信层面有所提升;许多思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多年研究分析了艺术品跟金融怎么融合,并分享了其中的一些模式和很多细节性概念和比照;朱虹子站在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高度,对于大芬艺术产业的健康合理发展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参考。

    第二论坛

    当美术遇到新科技——科技带给艺术的变革力量

    论坛嘉宾-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艺术家托尼布朗(Tony Brown)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下午的第二场分论坛围绕“当美术遇到新科技”展开,由知名策展人、空间站创始人付晓东主持,并邀请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博士导师托尼·布朗、国际知名华裔数字视觉影像艺术家及策展人、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理事主席林书民、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教授及主任费俊、当代艺术家邓岩等专家进行主题演讲。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也在不断加速,新的技术正在丰富艺术的表现语言,改变艺术的创作材料和手法,拓展艺术的应用边界。数字技术、大数据、3D打印、VR等新技术与艺术融合,将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新技术会为艺术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分论坛之当美术遇到新科技-论坛现场

    带着这些科技赋予这个时代艺术发展的问题,与会嘉宾用各自的艺术实践给出了相应的解答。托尼·布朗带着自己最新的艺术创想“反向工程艺术”,向大家呈现了在如今遇到新的困难的设计、艺术领域,艺术家可以拥有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情感;林书民则以艺术与科技的“拐点”,给我们带来了新媒体艺术现场的体验。首先,他解释了拐点的含义,拐点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运行趋势或运行速率的变化。人类对于时间的观念,由工业革命之后进入到以机械动能作为计算时间的概念,而进入到电脑时代之后,几度的革命,都在速度上跃进,追求快速已经成为现代人共同的目标。艺术作品进入到数字化之后,作品所展现的互动性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拉近,成为较快速、切身的经验感受。科技艺术融合,艺术家本位或者科学家本位这样两者希望找到共构的平台,希望找到某种理解的语言。这当中重要的不是翻译,而是理解对方的思考模式。费俊则用他的主题演讲告诉我们,之所以媒介、媒体本身是一个重要的要素,是因为它能够把艺术和科技进行结合,同时它又能把艺术的价值放大;付晓东则以10余年的艺术工作经历,向大家展示了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多种跨界可能。邓岩认为,我们如何把科技的逻辑转化成可视化的东西,而这个可视化比喻依赖于你对科技完全的准确理解,而不是艺术家提取某个科技的结点或者元素来呈现在某个画面里面,我更愿意看到艺术家对科技理解深度的程度以后,反过来对科技的贡献,这是艺术很重要的价值。

    第三论坛

    公共艺术与人文城市——城市的艺术烙印

    艺术的公共化,艺术在城市设计、社区营造中的参与性是艺术时代化的重要表征。公共艺术是艺术超越个人创作外的新的意义生产,在介入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育在地的文化创新力、文化自觉生长力,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气质,创造出艺术价值之外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深圳正在积极推进城市人文内涵的提升,大芬正在积极打造国际化的艺术社区,如何培育在地的文化生长?如何发挥艺术在人文城市和社区营造中的积极作用?如何借鉴海外的艺术城市、艺术社区的建设经验?

    分论坛之公共艺术与人文城市-论坛现场

    “公共艺术与人文城市”分论坛由青年文化学者、本届论坛秘书长肖怀德主持,台湾知名公共艺术策展人、蔚龙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龄、视觉艺术家李天元以及建筑师马晓武等在公共艺术领域均有涉及的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肖怀德开场提出,公共艺术核心要理解“公共”二字,公共的核心在于新的意义生产,在于除个人化艺术创作之外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创造,公共艺术的核心需要在与在地空间、在地文化、在地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的交互中有机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生产。王玉龄以台湾20余年的公共艺术发展历程为背景,详尽的介绍了台湾过去以及当下在公共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她认为在城市规划中,公共艺术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让这个城市更具有人文和魅力,同时也是最能够捕捉大家生活的集体记忆。一个公共空间如果有公共艺术的进驻,对于整个环境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对于民众的美学素养提升才能得到落实。李天元认为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与艺术家的思维有关,思维和生活有关。艺术家的生活,他的状态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他艺术基本的状态和面貌。今天艺术家的思维除了个人感受外,还有集体思考。手机把每个人链接在一起,不光是信息,而是人的思维方式,特别是一些共同的理念如何让每个人共同的参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让每个个体参与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大大提升,我们艺术家就是要捕捉这种当代的细微情感,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共同创作,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马晓武则认为艺术从我个人的理解是内向性的,它也是个体性的,是关于朝内走的。城市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两个属性,就是公共属性和多样性。我们的公共艺术难道是把一个内向的艺术作品放在公共空间里面就成为公共艺术吗?这是不成立的。作为城市是一个系统,城市更新需要系统化思维,没有这个不要谈城市。城市更新和再生的核心,有两个核心:一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二是构建特有的区域生活方式。

    在“当美术遇到新科技”与“公共艺术与人文城市”分论坛结束之后,6位参会嘉宾还针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当代属性和源动力问题展开了讨论。

    第四论坛

    艺术市场与产业融合——艺术消费带动的产业变革

    当下,随着艺术产业的发展,消费的不断升级,大众对于审美消费和艺术消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进入到“意愿”经济时代,大众的消费品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刚需的功能性消费,一类是非刚需的精神性消费。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精神消费逐渐演变为一种当下非常重要的消费需求,而艺术品的消费正是这种精神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论坛之艺术市场与产业融合-论坛现场

    艺术的消费需求对于艺术市场与产业之间的融合提出了新的市场要求,而如何应对这一新时代下的市场变化,艺术产业又该如何调整与进步,都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合适与恰当的发展模式。

    国知名的用户体验专家、原百度首席设计师郭宇用他20多年的经验,结合用户体验需求,以用户体验为诉求,通过大的设计思维、设计观念,把设计、商业和技术统筹在一起,通过案例详细阐述了他所理解的设计思维以及设计基于生活追求的理想愿景;他认为艺术家更多的是表达自我感受,但设计师是一定要市场化,如果没有人去买你的产品,那么你就是失败的。消费升级,非必需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精细化产品。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为什么设计这么重要呢?因为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演进,企业对用户的行为和用户工作生活娱乐方式越来越不理解,这个时候设计师就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在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不再仅仅追求价值的元素,他们追求用户体验的各个层面,这就变成各种各样的需求,包括便捷、舒适、快乐、健康、智能、新奇、颜值等等一系列的需求。设计思维的核心包括:重新思考事物的本质、抽象思维、同理心、创意视觉化、设计领导力。

    北京国艺公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子龙严谨且富有学术思考的把整个艺术产业发展的背景和问题指出来,并结合艺术公盘的实践,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参考,他认为新常态下艺术产业的方向是金融、互联网和娱乐消费;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作为艺术授权的拓荒者,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艺术授权的上游的来源和下游的授权对象,以及最近一直在提倡的通过艺术培育的方式来进行拓展艺术授权,这对艺术授权行业领域的规范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原苏富比拍卖公司在华事务负责人章锐女士用非常严谨的历史证据和详实的数据,梳理了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些趋势,尤其是现在的一些新型艺术消费市场的趋势。同时,对于大芬的未来发展,如工作室售卖、艺术商店、艺术画廊、博览会、文交所、艺术基金、艺术银行等等交易形式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的“美第奇效应”对实现创意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要强化协同效应,需要解决创意优质的内容素材;内容所需的资源筹措;多元运用的授权制度;科技载体的文化扩散;多元平台的整合营销以及跨界合作的行业媒体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在分论坛主题演讲结束之后,与会嘉宾还与大芬村相关产业领域的直接参与者进行了一场针对大芬产业发展的对话,为大芬在产业转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

    主题沙龙

    重塑唯一性——大芬美术产业蜕变之路

    大芬,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曾经60%的全球油画出口份额让大芬油画村声名远播,但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在科技与艺术愈加密切相连的当下,大芬的产业模式也必然要做出变革。在本次中国(大芬)国际美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中,以“重塑唯一性——大芬美术产业蜕变之路”为题的文化沙龙的设定,就是希望借助全行业的力量,让大芬在保持原有行业特色的同时,开发新的产业方向,以年轻艺术家原创产品为突破口,结合消费性市场对于艺术品的需求,把脉大芬产业转型的命脉。

    文化沙龙-重塑唯一性-大芬美术产业蜕变之路-活动现场

    如何让大芬在实现产业转型的今天仍旧保持并重塑其“唯一性”,这是当下大芬所最为关心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在分论坛结束之后,大芬的相关产业协会负责人以及周边艺术产业园区协会的负责人同多位论坛嘉宾一道,共谋行业发展的未来,在不同行业之间跨界交流的同时,实现专家与在地企业家间的思想碰撞。从大芬产业的新市场,新机遇、艺术电商的探索与出路、大芬品牌形象的重塑和品牌建设、大芬物理空间的局限和突围以及大芬产业链和市场交易方式的升级与蜕变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把脉大芬在产业转型期间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论坛嘉宾-深圳大芬联盟主席峦立银

    沙龙以大芬当地产业协会介绍各自情况开始,大芬美术产业协会会长周峰、大芬美术家协会会长李铁香以及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赵庆详等兄弟单位协会代表针对大芬各产业的基本现状做了表述,并就各产业当前最核心的问题做了介绍,比如作品的版权问题、物理空间的局限、人才结构、同质化、品牌重塑、与深圳上下游产业联动及与深圳主导产业联动等。在听完的介绍之后,与会专家结合这几天的实地走访和观察以及过往的经验,对于大芬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艺术市场专家赵子龙认为大芬不仅要作品走出去,还要让人走进来,增强讲故事的能力,利用互联网让个体艺术家的价值体现出来;清华大学副教授章锐认为可以借鉴汽车行业的品牌细分经验,同时细分市场,比如将大芬定位为每一位收藏家收藏的第一个来源地;艺术授权专家郭弈承认为艺术授权核心是产品要有特色,大芬要制定顶层艺术授权架构规划;文化产业专家张晓明认为大芬核心需要扭转价值观,不仅是唯一性,还要在美誉度上下功夫;台湾公共艺术专家王玉龄认为大芬要把产业中最值得骄傲的部分体现出来,通过公共艺术改造,大型节庆、知名艺术家进驻,在形象、气质上让整个园区更具独特性;艺术家李天元认为大芬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在互联网时代,要适应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需求,以情感创造为核心,尊重艺术的多元化,没有必要贴名家的标签来给自己贴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唐金楠认为大芬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积极成为审美消费服务商,在生态、创造和活力上着力,形成低端、中端和高端的系列品牌规划;旅美艺术家王玉琦认为大芬是产业的神话,但不是艺术的神话,我们应该多一点从艺术本身的规律去寻找唯一性;艺术家邓岩认为讨论大芬的问题首先要回答这是不是一件艺术的事情,他认为艺术占一部分的比例,可能要更多的要思考互联网时代的产业模式创新问题。

    沙龙主持人,论坛秘书长肖怀德最后总结,今天的沙龙不仅仅讨论艺术问题,更是讨论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以及文化产业问题。大芬在生长,生长必然伴随阵痛,大芬在消费社会和意义生产的年代中出现,成长,对审美启蒙和艺术普及的作用应该肯定。专家们从艺术定位和分层,互联网+艺术,体验和场景化旅游消费、品牌塑造、艺术家创作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但是,从蜕变的出发点来看,他认为大芬的艺术家和从业者首先是要树立自信,大芬的今天已经不再是复制加工的“艺术边缘人”,而是正走在大众艺术消费时代的设计者、引领者和创新者的道路上,从品牌自信到价值观自信,最后才能形成深层的文化自信,找到自信,大芬才能从自身的基因出发,寻找自身产业的内在动力,实现产业的升级蜕变。

    背景链接: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

    5月9日上午,由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员会、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龙岗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龙岗区布吉街道办事处、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在大芬美术馆开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 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刘尚军,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文化产业(中国)协作执行主席王永章,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洪楚平,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海,双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爱丽,龙岗区领导戴斌、李一坚、尚博英等参加开幕式。

    本届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围绕“艺术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与财富在这里转换”主题,推出十一项文化盛事活动。其中包括2017中国(大芬)国际美术与产业发展论坛、“生态龙岗”中国油画名家画龙岗展、大芬原创美术作品展、双鸭山市摄影作品展、艺术大芬创意展、大芬艺海拍卖会、第五届深圳市绘画职业技能竞赛等。作为本次文博会大芬分会场重头之一“2017中国(大芬)国际美术与产业发展论坛”,特别邀请到国内外60余位专家、学者前来参加,论坛围绕着“美术产业的发展”展开交流,为公众带来一场“智者与智者”的文化盛宴。

    当前,在大众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的浪潮下,约有800多家大芬商家牵手互联网成立网店、微店,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此次以文博会为契机,大芬与京东集团强强联手,通过在京东开设大芬艺术馆的形式开拓电商渠道,有助于大芬文化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并进一步巩固大芬文化产业基地的地位。开幕仪式上,京东招商部经理阮靖先生与大芬美术产业协会会长周峰先生的名牌交换,也宣告了“京东家居--大芬艺术馆”正式启动。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表示,大芬油画村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传奇,它为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地方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宝贵经验。原创是大芬油画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产业是大芬油画村的发展基础。中国美协将会继续关注和支持大芬美术事业的发展,用更多更好的美术精品为全国美术事业做出贡献,使大芬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锋。

    龙岗区区长戴斌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东进战略”的核心区和主战场,龙岗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升级,着力打造与东部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和艺术的高地,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龙岗的支柱产业。大芬油画村是龙岗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和成功案例。龙岗区将坚持走产业发展和艺术原创之路,加快推进大芬艺术小镇的规划建设,完成大芬油画产业基地综合环境的改造提升,让大芬油画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美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聚焦美术时代命题,把脉大芬产业升级 ——“2017中国(大芬)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qf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