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春秋时,书法便被列为“六艺”之一。有人称书法为“艺中之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古人将书法视为人生一大乐事,化为生命一部分。“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李兆祥在习书中得到“静中至乐”,“可以消日”。
李兆祥将自然界客观事物融入草书,如自然界的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散,鸾舞蛇惊,断深崖,颓高峰,临危池,据枯木等情形,以及行笔如泉水喷注,顿笔似泰山安然。书法是空间的开拓,是心灵与大自然的共鸣。师出造化,在万象的大自然中领悟书意。在生动的社会生活中提炼书意。
草书以强烈的运动感、节律感,奔放潇洒,千变万化,震撼心灵,动人魂魄。孙过庭说:“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又强调“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在李兆祥的笔下,使转远不只有形可见的点线,而是通向草书本质特征的精微所在。其狂草具有书法中高度昂扬的浪漫主义精神,它打破字间大小和分行布白的通常规律,竭力强化疾涩、浓淡、润枯、重轻、往复、抑扬、向背、疏密、欹正、聚散等。它在有限的方寸间展开全方位的突进,以惊险的使转为形质,在使转中举重若轻地掣动点画。
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论述:“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前半句用笔画,后半句用笔意。李兆祥深有体会,其书作意多于法,法与意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法为刻苦磨炼,持久不懈,而“意”的境界,需认真领悟,不期而至的灵感。观其书之笔意,皆是从他书的笔画中取其意。书作中每一个字、每一笔画皆有出处但都依赖整体而存在,成为整体血肉相连的组成部分。
“移易位置,增减笔画,以草较真有之,以草较草亦有之。学草者移易易知,而增减每不尽解。盖变其短长肥瘦,皆是增减,非止多一笔少一笔之谓也。”观李兆祥的书作看似是字形增减笔画,实则关系到风骨与神气,一切个性特征皆由此生。
“带燥方润,将浓随枯”。李兆祥很注重燥润、浓枯的结合。一幅作品因章法整个画面布局,有一至三处枯笔飞白调节画面,使画面起到变化,恰到好处。他常一次蘸墨后尽量用完,一个侧面的墨用尽,笔的另一侧还有墨,可再写七八个字,每一次蘸墨后都如此,墨色变化自然丰富,会增强画面节奏的变化。
李兆祥的行草流畅轻健,运腕自如,沉着痛快,潇洒淋漓,天真烂漫,笔墨中带出天赋灵动,其行笔驶转重按,如行云流水。纤浓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苍健,韵如剑客醉舞,势如长矛阵,大有千里马席卷云气。
一方印石、一把刻刀、一盏孤灯,以石为纸、以刀为笔,李兆祥的篆刻笔画遒劲,雄浑沉实,既凝重又灵动,静动相济,大气磅礴,雄奇饱满,极富观赏性和感染力。他认同篆刻是小心落墨,大胆奏刀,常把精力花在构思章法上,如为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往往将其中笔划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贯势连。
李兆祥荣获中国传统文化最高成就奖,中国艺术金像奖金奖,被授予:中国艺坛领袖、艺坛泰斗、中国艺术大师、中华传奇等荣誉称号。作品均被海内外各界收藏。
李兆祥荣获“中国长城文化金奖”,被授予“中国长城艺术家”荣誉称号。
李兆祥书画作品 室内效果图中国新长城组委会推介
中国长城艺术家—李兆祥
Chinese artist——ZhaoXiang Li
江苏扬州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名誉主席
联合国和平书画院院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