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界定仪式(definitional ceremonies)
「界定仪式」较少被运用到咨询工作中,但其社会心理学依据其实很深厚。
工作方式是:除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外,引入第三个人作为「见证者」参与到咨询过程中来,重点在「仪式感」上。因为有了见证者的参与,新故事仿佛得到了仪式般的确认。
就作者个人而言,这跟他做社工的背景相关,又带有实验性质。有什么可能会管用的资源都试一试,没那么多精神分析的条条框框。结果被证明,很有效果,也很有创造力。
界定仪式的做法,也像是把社会支持系统非常直接地带进咨询室当中,让它在咨询室内就发生效用。
1. 调动一切可用的、有用的资源帮助来访,而不拘泥于一对一谈话治疗的方式和严格的设置。
2. 既然人的自我认同、价值由社会建构和定义,既然来自他人的影响无可避免,那么别指望消除他人的影响,而是换一个思路:发展出一种可以利用他人影响、产生正向效果的方法。
界定仪式中他人的见证,即是社会影响的一种形式。
3. 请来「见证人」,即是引入咨询师、来访者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助人/求助的关系,也是专业服务提供者/顾客的关系,见证人则代表无利益相关的中立第三方。
如果说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支持更多,那么见证人的说法有时显得更中立、更有信服力。
就像是辅导孩子做作业,家长辅导起来心力交瘁,孩子也不听,老师或者别人的话更有效果。
同时,为了让见证人呈现有现实基础的复述,而非陷入空泛的对来访者的认同,咨询师需要引导见证人尽量具体化。
4. 见证者的复述和反馈,实实在在从外部确证了来访者的新故事,让来访者感到自己不孤单、有价值,对缺乏价值感、自我确认感、感到孤立…的来访者是很有力的支持。
1. 运用「界定仪式」的咨询结构:
主要是叙述、复述、再复述三个阶段的转换
① 叙述:来访者对咨询师讲述,见证者只是旁听
② 复述:见证者复述听到的、印象最深的内容,并给出回应
③ 再复述:来访者复述他从见证者这里听到什么,并有什么新的感受、想法
注意:阶段2的讲述者是来访者,复述者是见证者;阶段3角色调转,讲述者是见证者,复述者是来访者)
(无论是「见证者」还是「来访者」做复述)咨询师的工作地图是:
① 个性化表达,听到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通常是事件)
② 运用意象、反思(事件代表了什么)
③ 共鸣,复述者对听到内容的联想(包括联想到了什么关于自己的故事)
④ 触动,讲述者的故事对复述者的启发和影响是什么。
如果不是作者的「社工」背景,想要用好这个技术也真的很难,注意事项也特别的多,关于怎么找见证人、怎么让见证人发挥作用而不是跑偏…所以本章篇幅也特别的长
不会用也没关系。在个体咨询中(尤其青少年)有时也会引入其他人进入咨询室一同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