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饮过量之酒”
“勿饮过量之酒”,勿,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的意思。饮,喝,有时特指喝酒。过量,意思指剂量太大超过限量。
“勿饮过量之酒”,是劝阻人们喝酒时注意不要超过限量。
其实酒是不应该喝的,水,喝的过量了,对人身体都有害处,何况是酒。
河北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郭立芳讲:
“在平常生活中,白酒的作用还是很多的,但是一定不要多喝,多喝的话会损害身体的。平常喝一点白酒,白酒之中的物质可以帮助人们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这种物质可以减少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一方面可以杀灭细菌,预防感染,一方面可以缓解疼痛感,舒筋活血,尤其对因寒症引起的疼痛,涂抹一点白酒有一定的功效。”
郭大夫在这段话里强调两点:第一个是“一定不要多喝”,第二个是“涂抹一点”。看来酒还是有好处的,注意不要过量,要会用。
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内科主治医师赵英帅讲:
“喝酒对身体的危害有导致大脑受损、肝脏受损、胃部受损等,具体分析如下:
1.大脑受损:酒精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在喝酒以后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处于亢进的状态,会出现失眠梦多,导致睡眠的质量下降,容易产生头晕、头痛的症状,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大脑受损。
2.肝脏受损:酒精容易增加肝脏的负担,可能会使肝脏代谢能力下降,长此以往,可能还会转化成肝硬化或者是肝癌。
3.胃部受损:酒精会对胃部的黏膜造成明显的刺激,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容易出现胃炎或者是胃溃疡,长此以往,可能会发展为胃癌。
建议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喝酒,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赵大夫这段论述中,虽然,用了五个可能,但是,最后,还是建议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喝酒。
儒家,虽然没有说把酒戒除,但是禁止人们喝过量。
道家,《太平经》还规定了对酗酒者的惩罚。
到了明末清初,全真道的《初真戒律》、《中极戒》、《天仙大戒》等合称“三堂大戒”,多达数百条,其中有不饮酒,与儒家的名教纲常思想相近,对生活各方面均作出规定,在教规中有明确的不许饮酒的戒律。
按照早期道教经典的论述来看,道教虽然并不严格戒酒,但是坚决反对酗酒。
总的来说,道门对酒的态度是:酒可以喝,但不要过多,更不要喝醉。
佛家是严令禁止,五戒当中酒是一戒。
《弟子规》里面讲“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喝酒对身体有害,而且喝醉之后丧失智慧、丧失理智,往往会做出很多胡涂事,不该讲的话可能讲了,得罪人,或者泄密。不该做的事情或者做了,或是喝醉的时候发酒疯、呕吐、东倒西歪,这是最丑的样子。
如果饮酒驾车,一定会出事,前些年,交通制度不完善的那会儿,酒后驾车,出车祸的几率相当高。
醉酒之后丧失理智,很容易跟人冲突,甚至有可能会大打出手,造成血腥案件,危害社会,所以戒除喝酒很有必要的。
在历史上因为酒而误事,甚至祸国殃民的人太多了。好像商朝的最后那个皇帝纣王,平生就好饮酒作乐,喜好美色,酒醉之后一点人性都没有。
譬如说残忍的剖开孕妇的肚子取胎儿来看,或者把人的小腿斩下用来作乐。
他的叔父比干,比干是纣王的一个大臣王子,去劝谏他,结果他竟然大怒,说,你既然是圣人,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七个口),我现在就看看你的心是不是有七个洞? 当场就把比干的身体剖开,取比干的心来看。
后来周武王看不惯商纣王这种酒后胡作非为。于是起义,替天行道,为民出恶,讨伐纣王,纣王最后兵败,自焚而死。
远古大禹的时代,大禹是夏朝的祖先,大禹曾经品尝过酒,是少数民族来朝贡的时候供养给他,他喝了那些酒之后,觉得酒的味道很鲜美,但是他摇头说,以后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人。所以他禁止喝酒,大禹所讲的话正应在纣王身上。
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时期,有个后秦,后秦的国君叫做符生,也是因为酒醉亡国亡身。
他登基之后特别喜欢喝酒,甚至,不分昼夜,喝到酩酊大醉,然后随便杀人,横行霸道,百姓和大臣都非常畏惧他。
后来,海东王符坚带兵推翻符生。符坚带兵进宫的时候,符生当时还在酩酊大醉之中,胡里胡涂的让人给斩了都不知道,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三岁。这是历史上醉死的皇帝。
喝酒会乱性,丧失智慧,一定要戒除。
古大德讲“迷魂狂药,烈于砒酖”,砒是砒霜,酖是酖酒,毒药,这些砒霜、酖酒、毒药一喝就死,这应该是最毒的。
为什么说酒是迷魂的狂药,比毒药还更厉害? 因为毒药杀人一下子就杀死。
但是酒使人乱智慧,丧失慧命,丧失慧命而堕落,必定又丧失身命,身命和慧命同时都会丧失,所以酒叫迷魂狂药,比毒药还厉害,不可以沾染。
酒,与 一切使人醉迷的东西一样,例如,毒品、烟,不正当的娱乐场所、不健康的场所,应该戒除,不可以接触,使人神魂颠倒,容易堕落。
可见,朱柏庐老前辈语言之金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