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山东现代学院
得救之道,道如刀锋

得救之道,道如刀锋

作者: 解晓萱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16:37 被阅读8次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奥义书》

    寻找真理、解救自我的过程是艰难的,就像行走在锋利的刀锋上,所以智者说得道是困难的。

    得救之道——什么得救?谁需要得救?如何得救?毛姆的《刀锋》,探讨了这个艰深的人生问题。阅读这本书,会让你对什么是真正的得救,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有更多的思考。


    印象·一线二流作家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认为小说一定要为读者提供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他常常因他非经世致用的作品而被评论家贬为【二三流作家】。但毛姆的作品依然受到全世界读者的欢迎。毛姆也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对自己的评论是处在【二流社会的最前列】。


    上流社会的孤儿

    毛姆在作品中讽刺了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道貌岸然和荒淫无度,无情地嘲讽了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也表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写出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理想的幻灭,让人们从他的作品中领略社会的罪恶、人性的丑恶及命运的不公。所以他的作品常常遭到文艺界的诋毁,但他仍然坚持以英、法等国的上流社会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小说。

    离经叛道的老文青

      毛姆的作品里,常有一个为了诗和远方而毅然逃离的主人公形象。《月亮和六便士》里,有抛妻弃子的特里克兰德; 在他七十岁那年,写出了一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拉里。达瑞尔。《刀锋》里的拉里回答女友的问题“你想千什么”时说:“我想无所事事。”这种离经叛道的文青气质,在任何时代的普通读者群里,都有致命的魅力。

    张爱玲的挑剔

    张爱玲虽然“嗜书如命”,但她的阅读面并不是很广,因为对书很挑剔。外国作家中,张爱玲特别喜欢毛姆。当年周瘦鹃初读《沉香屑——第二炉香》后,曾告诉张爱玲这个作品很像毛姆的风格,张爱玲“心悦诚服”。在短篇小说《浮花浪蕊》中,张爱玲写道:  “这是毛姆的国土。出了大陆,怎么走进毛姆的领域? 有怪异之感。”

    我们眼中的张爱玲敏感细腻,或许她之所以喜爱毛姆,也正是从毛姆那种“人世的挑剔者”的眼光中找到了共鸣。

    王安乙的常读常新

    最早看毛姆的时候,他的长篇我觉得索然无味,但我没有想到他的短篇可以写得那么好,他使我忽然之间回到以前的时代,我们刚开始阅读文学作品的时代。以前一直觉得写故事是挺幼稚的,但是其实我们都忘了自己的初衷。——王安忆

    不要因为第一次读一个作家觉得不好就再也不读了,多读几次,或许会有新的体会。毛姆就是那种常读常新的作家。

    刘瑜的倾听琐事

    毛姆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温暖。与很多同时代的作家不同,他的语言非常平实、家常,甚至有些唠叨。读他的小说,很像和一个普通老头子喝茶,边喝边听他讲自己身边的琐事。

    他的小说里,炫技的东西太少了,留给评论家去“诠释”、去“解密”的东西太少了。这恰恰是他的可爱之处。毛姆隐藏在故事的深处,满足于一个不动声色的叙述者的角色,决不让自己的声调、语气去抢故事本身的风头。我想他写作的目的,不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位置,而是他对面那个喝茶的朋友的一声叹息。——刘瑜(有删改)

    平实、清晰、明了的风格,拉近了毛姆与读者的距离,也是他的作品跨越时代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救之道,道如刀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yl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