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读心理学‖笔记(八)记忆(全)

我读心理学‖笔记(八)记忆(全)

作者: 心中的星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6-23 06:33 被阅读0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记忆感觉过好奇,想没想过要更深地了解记忆,会不会因为自己曾经的记忆而感觉到困惑,为什么有些事记住了,而有些事却很容易就忘记了呢?本章就让我们一同去探索记忆的秘密吧。

    在学习本章前,我有必要为大家介绍一个在记忆研究史上一个最有名的案例,因为后来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提到。

    1953年,亨利27岁,外科医生为了治疗他严重的癫痫病,切除了他的海马、大部分的杏仁核和一部分的颞叶。手术很成功,亨利的癫痫果真得到了缓解,但是这也产生了一项严重的副作用——他不在记得超过15分钟的新的经验。虽然他可能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相同的杂志,不能回忆最近一次吃了些什么。但很奇怪,亨利仍然喜欢玩一些他手术之前很早就学会的技能游戏,比如说填字游戏。虽然他知道自己有记忆上的问题,但他仍然保持着愉悦的心情。亨利甚至对研究了他十几年的科研人员都没法记住,却偶尔能够想起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也正因为他无法识别自己的脸,他经常认为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亨利可以学习做新的事情,但他却无法记住学习做这些事时的情景。
    2008年,82岁的亨利去世,但他却给科学留下了最宝贵的礼物——他的记忆。

    第一节的内容不多,但一些概念需要我们深刻地理解并熟记,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本篇以下笔记会以概念叙述为主。

    [外显记忆]有意识地去回想一件事或者一个信息被称作外显记忆。

    [回忆与再认]通常会采用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进行测量。

    第一种是测试回忆——一种提取并再现之前经历过的信息的能力。

    第二种是测试再认——一种识别先前观察过、阅读过或者是听说过的信息能力。也就是说,信息会提供给你,你需要做的是判断是新的信息还是旧的信息,或者判断正确与否。人们在视觉图象的再认上往往表现得很好。在大部分情况下,再认比回忆更简单。

    [内隐记忆]有时,即使我们并未有意识或有目的性地记住过去经历的事件,但这些事件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这种现象称为内隐记忆。内隐记忆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出现(上一章有讲)。

    为了理解这种记忆,研究者不能像测试回忆和再认一样测量外显记忆,必须通过间接的方法。例如通过启动的方式来评估内隐记忆,让参与者先去阅读或听相关的信息,然后来看这些信息是否会影响到他们在另一项任务中的表现。

    [记忆模型]尽管人们经常将记忆看成一项单一的能力,例如我们常说“我的记忆太差了”,但实际上记忆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能力和加工过程。像电脑一样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在大部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存储常常发生在三个记忆交互系统中,即感觉登记、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登记,可以保持输入的信息一两秒,直到信息被进一步加工。

    工作记忆,也称短时记忆,能够保持少量的信息长达30秒,除非有意地努力保持信息更长时间。

    长时记忆,更长时间的信息存储,从短时间的几分钟到长达几十年。

    信息从感觉登记传到工作记忆然后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来回交换信息的这种信息加工模型称为信息加工的三箱模型。

    人脑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以平行加工的方式同时加工多种信息。它在同一时间识别各种模式而不是一系列顺序,并且新信息感知、语言产生和记忆搜索发生在同一时间。

    [平行分布加工模型PDP]许多认知科学家偏向于平行分布加工模型。与信息流向的表征方式不同,平行分布模型许多“箱子”分布在不同的层,每个箱子之间及不同层的箱子之间相互联系,更像是一张网而不是一个线性流程图。

    前面我们知道了信息加工的三箱模型由三个记忆系统组成,即感觉登记、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并且书上说这一模型与记忆的生物学事实一致,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去更加深入了解这三个“箱子”吧!

    感觉登记

    所有输入的感觉信息首先必须在感觉登记这一个入口通道上有一个短暂的停留。比如,视觉图形在视觉子系统中最长可以保持半秒钟,听觉刺激在听觉子系统中保持的时间稍长,但也不会超过2秒。

    并不是被我们知觉到的信息都会得到注意,那些没有快速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会永久消失。这种曾经输入的信息会消失的特点实际上是有益的,它可以阻止多通道的感觉图像“二次曝光”,这可能会干扰我们对信息的准确知觉和编码。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也是短暂的,一般不会超过30秒,特定任务下可以达到几分钟。在工作记忆中,内容不再是精确的感觉图像,而是编码的形式,例如单词或者短语。这种内容或转入长时记忆,或将永远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出现短时记忆失败的情形,例如我们查找到一个电话号码,在我们还没拨打之前,那些号码的部分数字很快就从我们的脑中消失了。形象地说,工作记忆就好像一个“漏水的桶”。既然是“桶”,那它就会有容量。如果不漏的话,不停地储存记忆,那它很快就会将记忆溢出来。所以有科学家估算了工作记忆的容量,这个数字是7,上下浮动2个单位。也就是说,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记忆在一个时间上只能保持5~9个项目。

    那你会不会问,我们如何在说话者说完话的时候记起他话语的开头呢?事实证明,工作记忆的容量不是一些字节,而是一些组块。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句子或图像,这取决于个体以往的经验。我们必须将需要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中,否则旧信息就会被桶漏出来被新信息取代。

    工作记忆为什么要叫“工作”记忆呢?它又是怎么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一则代数计算来共同体会这个过程。

    2X(3+5)/4的结果是多少?想想,你是不是将每一步运算的结果都进行了短暂的保存,然后得到最终的结果。但你知道吗?第一步3+5的结果其实是从你的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因为第一步的运算是你之前就掌握的。所以更普遍地讲,当信息从感觉登记转移到工作记忆时,可以将其与已经包含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匹配的话,则可以更容易识别刺激。还记得我之前讲的亨利的贡献吗?他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带入工作记忆的能力没有受到损害,所以他可以进行算术游戏。他的问题是相反方向的运行不畅,不能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到长时记忆,所以他完全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情的情景。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没有什么实际限制。由于长时记忆包含大量的信息,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组织,以便我们可以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特定项目。组织词语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它们所属的语义类别来进行。比如,椅子属于家具这一类别。实际上,许多长时记忆模型以一种由相关概念和命题构成的庞大网络来表示其内容的。人们使用这些网络的方式取决于自身经验和受教育程度。任何情况下所使用的方法可能都要取决于记忆的性质。比如你和伴侣约会的信息和你在书本上看到的信息的储存方式肯定不一样。

    在我们的长时记忆中,包括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也称为陈述性记忆,也可分为两种,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是世界的内部表征,与任何特定环境无关,包括事实、规则和概念这些常识项目。情景记忆是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内部表征,是情景的回忆。情景记忆不仅可以使我们回忆过去,还可以指向未来,以想象可能的未来经验,预演我们可能的行为。内隐记忆也被称为非陈述性记忆,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和启动,以及学习一系列的运动任务和程序等。研究表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依赖于不同的脑回路。

    从工作记忆到长时记忆,我们常常会遇到系列位置效应。比如向你呈现一个项目列表,然后要求你回忆,你会发现,你对列表的开头和结尾的回忆最好。记住了开头称首因效应,记住了结尾称近因效应。

    怎么样,看到这里有没有和你自己的记忆联系在一起呢?别着急,我们接下来还会更深入地挖掘记忆的秘密。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和记忆有关的生物学知识。把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的方式,只是我们了解记忆的一个途径。其实记忆还取决于脑中的特定结构。比如说杏仁核参与情绪记忆的形成、巩固和提取;额叶和顶叶负责工作记忆任务;额叶和颞叶对单词和图片进行有效编码;海马承担长时记忆的形成,有助于特定记忆的提取,将记忆中各种成分联系在一起,以便日后以完整的方式进行提取;小脑保证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和保持;大脑皮层用来储存长时记忆,可能储存在最初感知信息的相关区域中。与学习一系列按键操作有关的内隐记忆则取决于另一个被称为纹状体的脑区活动。

    记忆的形成涉及突触水平的化学变化和结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而言是不一样的。在工作记忆中,神经元内的变化会暂时改变其释放神经递质的能力,神经递质这一化学物质所携带的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相反,长时记忆涉及脑的持久性的结构变化。在脑的各个区域,特别是海马,某种刺激增强了突触的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长时程增强。某些接收神经元对传入神经元的反应更强,使突触路径更易于兴奋。长时程增强可能是许多形式的学习和记忆的基础。钙和神经递质谷氨酸似乎都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此外,在长时程增强过程中,树突生长并产生分支,某些类型的突触数量增加。同时,在其他加工过程中,某些神经元的反应程度相对以前降低了。

    这些变化大多数需要时间,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时记忆在储存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容易受到破坏——为什么对头部的打击可能会破坏较新的记忆,但较早的记忆不受影响。所以说,记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后才能“固化”。而且记忆可能永远不会完全固化。

    回忆先前储存的记忆可能会使它们再次变得不稳定,然后,新一轮的巩固将新信息整理到旧的记忆中,从而对其进行重塑。有研究表明,睡眠在促进新信息的巩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与长时记忆的形成和提取的脑回路与记忆存储所涉及的脑回路不同。尽管海马对记忆的形成和提取至关重要,但记忆的存储最终由大脑皮层负责。实际上,记忆可以存储在与信息最初知觉有关的相同皮层上。当人们回忆起图片时,脑中的视觉区域变得活跃;当人们回忆起声音时,听觉区域会激活。而海马可能以某种方式将记忆的各个方面绑定在一起,因此,即使各个方面的记忆储存在不同的皮层,随后也可以将记忆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提取。

    一些令人震惊、悲哀、振奋或不寻常的事件在记忆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这些关于地点、时间以及我们如何了解情绪性事件的生动回忆被称为闪光灯记忆,以描述这些事件的强度和像照相船的细节。并且一些闪光灯记忆可以持续数年,但是,即使是闪光记忆也并非总是准确的。在情绪唤醒和压力状态下,肾上腺释放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可以增强记忆,这一过程部分是由杏仁核和海马之间的通信引起的。如果在学习后立即给动物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它们的记忆就会增强。情绪唤醒和记忆之间的联系具有进化意义:情绪唤醒告诉脑这条信息足够重要,可以进行编码和储存以备将来使用。但强烈的情绪唤醒不一定对记忆有好处,有时记忆会受到损害而不是增强,中等剂量的激素才是最佳的选择。当犯罪受害者、警务人员和战斗士兵必须回忆高度紧张的经历细节时,这些压力或焦虑就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实际上,增加可利用的葡萄糖量可以增强记忆。在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中,健康的老人禁食过夜,喝了一杯加了葡萄糖或糖精的柠檬水,然后进行记忆测试,结果加糖精对记忆没有影响,而加入葡萄糖却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表现。但是葡萄糖的有效剂量很窄,过多的葡萄糖反而会损害认知功能。所以说,在生物学中,记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才能更准确地解释记忆的神奇之处。

    有一种被称作记忆术的名词,是用于提高记忆力的正式策略或技巧。比如说“记忆宫殿”、押韵形式、公式、首字母缩写等。总之,记忆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起。

    我们的记忆并非我们经验的精确复制,记忆并不是像摄像机那样工作。感觉信息几乎一被检测就被汇总并编码为单词或图像。为了很好地记住信息,你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准确的编码。有时准确的编码会自动进行,而无须付出任何努力。但是许多信息还是需要我们努力编码的,要保持此类信息,我们可能必须选择要点、标记概念,或将信息与个人经验或其他已知材料相并联。因为大脑不会对所有信息囫囵吞枣,我们必须使材料易于消化。

    将信息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并延长保存时间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复述,即复习或重复。当人们无法复述时,他们的工作记忆很快将会消失。

    仅仅是机械地重复材料叫保持性复述。这种复述方式并不会长时间地保持信息。如果想要信息持久,最好的策略是精细复述。即将新的信息与已经存储的信息相关联。在尝试记住更复杂或更长的信息时,精细化处理尤其有用。

    延长保持时间的一项相关策略是深加工或意义加工。如果你完全分析了要记住的内容的含义,你的加工将更加深入。

    许多学生认为,记住课程内容的最佳方法就是彻底学习一次,或者学习两次,以便他们可以在考试中回想起正确的答案。不幸的是,在考试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其中的一些答案就会像打开浴室门后镜子上的水汽一样消失了。如果要对记忆进行巩固并长时间保持可用,则必须进行提取练习,即从记忆中重复提取一项信息。

    那怎样提取才是记住信息的最佳选择呢?一种方法就是在学习之后和考试之前进行一次简短的测验。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重复测试比重复学习更有益。

    怎么样,是不是现在终于明白记忆愿来是需要重复并深加工的?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对你接下来的学习有所帮助呢?

    前面我们学习了记忆的形成和与记忆密切相关的脑结构的知识,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虽然我们记住了某些信息,但遗忘也会常伴我们的一生。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遗忘,了解一下我们为什么会遗忘,又是怎么遗忘的呢?

    实际上,当我们有效地记住一些事情,就需要忘记一些事情,否则记住很多重要之事的同时又记住很多琐碎的事,就会令人混乱不清而导致精神超负荷。所以说,遗忘也许是一件好事,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记住更多重要的事情。

    本章,心理学家提出了四种机制来解释遗忘。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

    1.消退。即痕迹消退理论,认为如果我们不经常使用的话,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也有例外,比如在长时记忆中,似乎时间的流逝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遗忘,比如我们通常会忘记昨天发生的事,却能够记住很多年前发生的事。也就是说,有些记忆无论是外显还是内显的,可能会持续一生。

    2.替换。这种理论认为,进入记忆的新信息可以抹去旧信息。比如记忆很容易受到各种误导,在这种情况下,原始认知就会被误导的信息覆盖。

    3.干扰。该理论认为,遗忘的发生是因为在存储和提取过程中相似的信息相互干扰、混淆,这种情况发生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尤其是在回忆一些孤立的事件时。比如说你先后认识了两位名字很相似的人,过了一段时间你再回忆他们的名字时可能会弄错。当新信息干扰记忆中的旧信息时,被称为倒摄抑制,当旧的信息干扰当前(最近)信息时,被称为前摄抑制。

    4.线索依赖性遗忘。当我们需要记住某项内容时,经常依靠提取线索,这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我们正在寻找的特定信息。当我们缺乏提取线索时,就会感觉好像迷失在了脑的图书馆里,这种记忆的失败被称为线索依赖性遗忘。学习一个新的事实或有一段新的经历时出现的线索,作为日后提取的工具尤其有用。这就可以解释我们经常感觉到的“似曾相识”的现象。比如说当前的一个梦、一部电影或一个事件,会让整个场景看起来如此熟悉,感觉就像之前发生过一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再认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精神或身体状态可能作为提取线索,唤起状态依存性记忆。如果你在某件事发生时感到害怕或生气,那么当你再次处于同样的情绪时,你对这件事的记忆可能会更好。

    你的记忆会因为你当前的情绪是否与你试图记住的材料的情绪性质一致而产生偏差,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一致性记忆。比如当你高兴时,更容易记住令人快乐的事而忽略令人不快乐的事。

    遗忘还有一个很奇怪或者说有点神奇的现象就是童年期失忆。因为大多数人成年以后很难回忆起他们三岁之前经历的事情。但我们却能保留使用筷子叉子、数数,记住人和事物名称等内隐记忆和认知。本章心理学家对童年期失忆亿提出了三种解释:脑发育、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因为原因很直观,在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

    本章最后还解释了为什么压抑记忆的观点应该受到质疑。

    在成年人中,失忆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器质性疾病,如脑部疾病或头部损伤。还有一种是心因性失忆,这种失忆是心理上的,例如需要逃避尴尬、内疚、羞愧等感情冲击,常常在突发事件之后立即开始,涉及大量的记忆丧失(包括个人身份),通常几周后就会突然结束。

    还有一种失忆大家可能听过,即创伤性失忆,它的概念起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脑通过压抑机制来保护自己,以防受到不受欢迎和令人苦恼的记忆伤害,会不自觉地将威胁或令人不愉快的信息推向无意识。但实际上这种对失忆的解释缺少令人信服的实证支持。因为对于大多数经历过不愉快经历的人来说,问题不是他们记不住,而是很难忘记。对于遗忘的了解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对遗忘的解释还满意吗?

    通过这章对记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是所有发生在身上的事情都会被藏起来以备日后之用,记忆是有选择性的。接下来我们来聊聊重构记忆。

    在重构记忆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基于多种来源。但往往我们把所有零碎的信息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记录之后,可能无法区分我们的实际记忆和在别处所得到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来源归因错误。

    因为记忆具有重构性,它有时也会受制于记忆虚构,即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搞混了,或是相信自己记得从未真正发生的事。比如你已经多次思考、听到或告诉别人关于想象中的事件;事件的画面具有更多的细节,使其感觉起来非常真实;还有一些容易想象的事件。实际上,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一样稳定。

    正是因为记忆具有重构性,它很容易受到暗示。这一事实在涉及目击者证词的法律案件中引发了棘手的问题。向目击者提问的方式以及在审讯或面谈时所做的暗示性评论也会影响记忆。在一些国家,法律制度要求至少有两名独立证人给出的证据才能作为目击者证据。

    好了,到此本章关于记忆的学习笔记就结束了,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心理学‖笔记(八)记忆(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ba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