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N师十二组读书
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26天

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26天

作者: N1252杨红梅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23:27 被阅读1次

            今天我阅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三辑第16一20节

            人们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从众心理。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是群体压力。即使在问题情景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个人可能会因群体压力产生从众行为。从众行为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应用在教育领域中,需要引导学生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比如说告诉学生当情绪低落,神情涣散时。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对学习时间的利用,甚至学习环境的选择,都可以成为我们最直接的参照物。同时老师也防止从众心理产生的负作用,比如学生中网络成瘾,考试作弊的问题,最好能够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不要使之成为其他学生的盲从行为。

            群体是促进还是阻碍个体智慧的发挥,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恰当地利用它,根据任务类型确定完成形式。再分配任务时,一般简单的任务应该明确,分工,职责,责任明确,让学生一起共同完成,而复杂性的工作者应该在集体讨论后给其单独思考的机会,同时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喜欢独自学习,就尽量让他们自主学习,减少社会干扰。而有些学生喜欢和同伴完成任务,就应该多为他们设计和创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

          社会去个性化是指个体淹没在群体之中,减弱了社会对其的约束力,为个体从事反常的行为创造了条件。在身份不明确的群体中人们更容易失去自我意识,自我监控更容易做出疯狂的事情。这是因为在匿名和责任分散的情况下,大家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降低,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就会失去控制,突出异常的行为。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法不责众,这提醒我们应该尽量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去个性化现象,让这些现象无处藏身。虽然去个性化会造成很多不好的现象,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积极的利用它。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去个性化教改,学生的问题行为感化学生创造匿名情境。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更多的知心话。

            群体的讨论是群体原来支持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支持群体原先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反对,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变得极端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现象。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增强判断力和对极端观点的免疫力。

            博弈论也称之为支付和策略选择,你的选择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选择,而其他人的选择也考虑你的选择,你的结果不仅取决于你的行动选择,同时也取决于他人的策略选择。这启示我们,人所不欲,勿施于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考对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高中生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相互之间只有完全的竞争,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学习,那么最终在整个高考的队伍中,作为一个班或者一个学校的整体竞争实力就会大大削弱。但是如果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好的资源,好的想法,好的思路都拿出来与大家共享,那么大家的成绩都会提高,在同学之间也会出现双赢的结果。所以我们也定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习,互帮互助,最终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26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fk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