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出于跟风,或出于做好榜样,或出于想探索“你好,寒假”的究竟,我也跟随着程老师的步伐开启了阅读之旅,我是一个新晋的二胎妈妈,照顾俩娃都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所以每次阅读都要在二宝入睡后才能开启,有一茬没一茬的迄今为止只看完了前四章,今天就用粗陋的语言谈谈我的读后感。
读了第一章的内容我就被动容了,“教育研究是人投入其中的研究,也是针对人的研究。这必然需要有自觉的伦理关怀,科学的方法和过程。因此这一研究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情感,还需要理性与情感的共生与交互促进”。一句即明了又有深度的话就与我这个80后的妈妈引起了共鸣,是的,我们的思想理念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与成绩相比21世纪的我们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孩子的素养,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技能与知识。
读了第二章我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贯穿我们整个小学生涯的是语数两门课,虽然简单但乏味。我儿子曾今对我说:“妈妈,你怎么不把我早一点生出来?”我疑惑的问:“为什么?”“这样我就只要学语数两门课就好了,多简单!”。多少天真的话语,今天我想跟儿子说“要不咋俩换一下”。我们的那个年代哪里知道寒假还可以这样过,可以组织同学爬山、跑步、旅行、看电影、亲子阅读、参加公益活动......这么的丰富多彩,而且还这么的锻炼人。那时的我们一个寒假都是面对着两本冷冰冰寒假作业和几篇日记,大人永远有忙不完的活,哪里有积极参与,认真聆听,温馨陪伴的过程。这个寒假我们班同学们组织了十几项各式各样的活动,程老师给了小朋友们一个这样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天性和潜能,让家长们也认识到了不一样的孩子们,一次次的历练总会破茧化蝶。
第三章《寒假生活策划的探索》,往往一项活动成功的背后是需要许多人的策划和付出,我们身边的程老师从她的朋友圈我们知道她永远是在凌晨还在忙碌,更别提节假日还是身体抱恙时了,为了啥?还不是为了能为孩子们策划出更多、更新、更精彩的校园生活和假期生活,为了孩子们个个都能全面发展,什么叫耳融目染我想这就是真实写照吧!学生的好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润出来的。教育需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儿童的天性是什么?他们的第一天性就是一个字:玩。玩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能让孩子拥有兴趣,收获知识,受到启发,调整心态,从而更好的投入学习中,学而不厌,学有成就,那么就让孩子们玩出花样、玩出名堂、玩出自我、玩出智慧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而家长只需做好具体的倡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在活动中发挥协助作用,做好安全保障、后勤保障。
第四章《寒假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互联网+”的今天,我们更要适应虚拟世界带来的生活变革。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意外伤害的发生时不时让我们不寒而栗,特别是假期中中毒、窒息、溺水、交通事故等等,我小时候身边就有发生过几起事故,让我幼小的心灵蒙受是心裂肺的痛,现在想起都还感觉无法呼吸。上学期我们家爸爸也因为孩子不听话,自己觉得是有分寸的“教育”,最后孩子右手臂骨裂了,我既心疼又觉得活该。感觉叛逆期的他,我们夫妻俩束手无策,可是程老师的一句“不要适得其反”。让我沉思了,我们要的是孩子身心的健康,为什么他会叛逆还不是我们家长没有达到他的期盼。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儿童终身发展的导师。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做好家长这个角色就好了。当孩子们有自主权和参与权时,家长和老师共同尊重他们,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信任和鼓励。
读完前四章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寒假还可以这样过,不是单一的写作业、走亲戚、吃喝玩乐,我们在简单地吃喝玩乐的同时还可以玩出“新花样”,我们在走亲戚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一些自己闻所未闻的见地。我们在出游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开阔眼见,增长知识。我们更应该放下身段看看孩子更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在期待他们变成我们想要的孩子时,是不是我们离他心目中的父母的样子越来越远。且行且珍惜,孩子在快速的长大我们也要快速的更新陈旧迂腐的思想,好好陪伴成长。感谢有机会参与阅读!更感恩能遇到如此开明优秀的老师和一群无私奉献的家长们!
“ 你好,寒假”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