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是2016年在南京出差买的几本书中的一本。一直没看,后来去年下半年翻看到了9章,如果让我说说作者讲了什么,我并不能说出来或说得清楚,说明我没有正真看懂和领会其中的深意。上个月参加泳澄老师年目标课,得知原来他领读过这本书。这两天于是下载喜马拉雅上的相关音频听起来。之所以我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记:原来我采用了休闲娱乐很放松的方式阅读这本书是不行的。这书既然是经典,就要像以前上课一样精读,一句一句的读下去,要有输入和输出。对于经典不能贪多求快,要沉下心,以慢求快,提升理解能力。写读书笔记,写下来进行客观化构建,内化成自己的,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泳澄老师建议:分析阅读建议每天读2个小时,每次完成10多页即可。间隔2个月再读下一本
一.译序
译序是主持翻译的郝明义写的。译序中,他讲了三点:1.他怎么知道这本书的:他和一位译者讨论稿件聊到了一步电影《益智游戏》,电影中的主人公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另一名作者查而斯-范多伦,查尔斯-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年轻教授,参加电视益智节目,连续拿下十四周冠军,后坦诚主办方提供了他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最终被学校解聘。查尔斯-范多伦后被艾德勒(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收留,两个人一起合著了《如何阅读一本书》。郝明义好奇查尔斯-范多伦的故事就去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2.郝名义读完之后感到羞耻和幸运,自己做出版工作的,竟然在44岁才读这本书。幸运的是这本书帮他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3.有关本书翻译的故事。
二.序言
序言是艾德勒写的。序言主要讲了出版第二版的原因: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是1940年出版的。今天讲的是1972出版的第二版
为什么要重新改写、编排发行第二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1.社会和阅读这件事本身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人增加了许多。阅读的兴趣有从小说类转移到非小说类的趋势。许多人选择相信速度课程可以增进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政府提供大笔经费支持各种各样改进基本阅读技巧的努力,但有两件事情还没有改变:(1)要达到阅读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2)指导阅读的层次停留在小学六年级。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更高层次,需要不同阅读技巧的正式训练,则几乎少之又少。
2.三十年前没有适当说明或没提到的概念
(1)对于学习“如何阅读”这个问题的新观点(2)对于复杂的阅读艺术更深的理解与更完整的分析理念(3)对于如何弹性运用基本规则做不同形态的阅读(4)对于新发明的阅读规则(5)对于读书应如金字塔--基础厚实,顶端尖锐等概念
3.书中谈到针对如何阅读一系列相关的书籍,清楚掌握其针对同一主题相互补充与冲突的问题
4.对阅读艺术高水准的要求。本书共四篇,第一篇介绍四种不同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体阅读。第二篇,详述分析阅读,与原版很相近,但也经过大幅度的改写。第三篇,以不同的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第四篇,主题阅读。
三.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1.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做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针对发展阅读技巧而写。
2.资讯泛滥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
3.主动阅读包含的条件:1.这个人的阅读更主动2.他再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
4.阅读的目的:1.为获得资讯而读2.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阅读艺术的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
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本书的最主要的目的: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