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欢迎来到我的读写世界。
今天分享的书是《黑匣子思维》,讲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错误、失败,从中取得进步。
1
本书作者马修·萨伊德,在生活中曾多次遭遇失败,特别是做乒乓球运动员的时候。
他发现,由于人性弱点、制度缺陷、态度偏见等原因,失败经常不可避免。
而成功的人、组织和体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种对失败的积极态度。
无论对足球明星大卫·贝克汉姆,还是戴森吹风机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又或者航空业、谷歌公司,持续获得成功的秘诀都是如此。
于是,他写了这本书,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错误、科学分析错误,从错误和失败中获得进步。
2
作者主张我们要重新定义自身与失败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作为个人、组织还是整个社会。
在作者看来,只有重新定义错误,我们才能释放进步、创造和复苏的活力。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建立一种「黑匣子思维」:
客观记录和审视失败,把失败作为样本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改进方法,最终收获成功。
也就是说,「黑匣子思维」,是一种对经常可以在失败后的总结的教训展开调查并从中学习的意愿和决心。
这种思维模式能指导人们建立一种机制和观念,让各行业从错误中学习,将其作为学习的途径,而不是被失败吓倒。
3
书中列举了多个行业的经典案例。
作者发现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中发生的重大事故,不同个人或者组织取得的突出成绩,背后存在相通之处,就是有没有正视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
失败之所以难以避免,因为世界太复杂,人性太复杂,成事所需要的因素太复杂,总会有些时候不遂人愿,出现现实和想象截然不同的情况。
这意味着,失败是一种提醒,外在世界展示了我们忽略或未曾意识到的事实,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指引我们去改进理念、行为或机制。
那么,如何正视失败,将其作为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反馈,进而优化思路、改善方法,就成为一个人或者组织,能否取得成功,进而持续成功的重要课题。
如此一来,千方百计避免犯错或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聪明地犯错,将错误或失败作为反馈,反而更有价值。
4
内容摘录
01)
我们常常因为过于担心失败而给自己定下一个模糊的目标。
这样一来,在我们没能成功的时候,就没人能指责我们了。在开始尝试以前,我们就已经在为维护自己的面子找借口了。
02)
科学理论,特别是前沿学说,常常是容易出错或不完整的。
在测试我们的想法、让它们经受失败考验的同时,我们也做好了成长进步的准备。
03)
面对足以对自己深信不疑的信仰形成挑战的证据时,我们更倾向于篡改这些证据,而不是转变我们自己的信仰。
我们会去创造新的借口、辩护和解释。有时我们干脆会选择完全忽视这些证据。
04)
只有当我们赌上自尊的时候,错误的判断才会产生威胁。这时,我们就会筑起自我防卫的高墙,开始粉饰自己的认知。
05)
对一个系统或是一个机构而言,成功意味着同时具备对整体与细节的思考能力,既要有想象力,又要有自控力,既要能投身细节之中,又要能抽身事外,从宏观角度整体看待问题。
06)
创造力有两个层面。想要产生创意,往往需要后退一步,从大处着眼看问题,要把不同的想法结合在一起,这是联系的艺术。但要让创意产生作用,则需要严格的专注力。
07)
自尊心作为一种心理特点,其价值被大大高估了。如果我们担心自己可能不那么完美,就会损失学习的机会。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毅力,是直面失败并从中学习的能力。说到底,这才是成长的全部意义。
08)
边际收益、精益创业等各种方法…的意义在于,它们能够利用进化机制的无穷力量。
在顾及背景的前提下,以成长型思维模式为指导,这些方法就能开启一项威力无穷的进程:累积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