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夜语寄的第515篇文章-
5月17日,“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登上热搜。
妇炎洁淘宝官方旗舰店中,一款在售的某养洗液广告宣传图中出现:“越来越黑我该怎么办”,“洗出少女粉”等文案。
网友评论称,色素沉淀是正常现象,这样的广告用语是对女性群体彻头彻尾地侮辱。
截至5月17日下午5点左右,该涉事产品已下架。
妇炎洁官方旗舰店客服回应网友称,公司对此事高度重视,产品已经下架,内部正在彻查。
1
要噱头,要流量,不要脸?
这样的广告屡禁不止,部分企业宣传只要热度,不要温度 。
即便将女性视为目标群体,某些管理层或品牌的价值观,还是脱离不出男性凝视,一味只想着如何讨好男性。
社交媒体时代之下,流量转瞬即逝,部分广告宣传追求“短,平,快”的效果。
如何抢占市场,如何获取更大的流量,成为了一众品牌方的追求。
然而,一味地要噱头和曝光,终究只会被流量反噬。
产品的出发点不为客户所考虑,不尊重客户,那就一定会被客户厌弃。
男女平等、互相尊重不是特权,而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2
2021年2月24日,李诞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为女性内衣品牌Ubras带货:
一个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装备,我说没有我带不了的货,你就说信不信吧。
长沙的本土品牌茶颜悦色,英文名为“sexy”。
它在马克杯上印着“捡篓子”,意指“碰巧认识美女”,网友称这是对女性的物化。
茶颜门店里二货碧根果的货架不叫碧根果,叫“无壳就要的二货老婆。”
李诞和“悦色”通过这种方式疯狂试探女性消费者的底线。为了赚钱,它们连脸都不要了。
拿性别玩梗,拿女性来进行炒作。
广告没有引发众怒,那就收割一波流量。要是被群嘲了,大不了站出来道个歉,等风波过了继续收割。
这样赚钱,真的不寒碜吗?
还记得哈利波特手游的辱女事件吗?
当女性角色被攻击后会出现“G脸”,面部有不明液体,表情愉悦,面颊泛红,甚至会吐舌头。
吐舌头的设计背后,是对女性群体的极不尊重和侮辱。
似乎游戏在建模、设定上就有性暗示的意味。
而官方则是用小号不痛不痒地回应称:
女性角色的动画效果是因为角色模型穿模。希望玩家不要过度解读。
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都可以窥见品牌方和宣传者的价值观。
他们是何居心暴露无疑。
如果不给予男女同等的尊重,一味背弃大众诉求,一次次以这样的方式来侮辱女性,通过这样的话题博出圈、炒作,那无疑是引火自焚。
3
从内衣被“冠”为“职场救生衣”,到瓷杯印上“官人我要”、碧根果称作“二货老婆”,再到妇炎洁的恶趣谐音梗。
这些所谓的广告文案以油腻为视角,以“身体叙事”为架构,把抖机灵当创意灵感,把两性关系擦边球当卖点,拿女性妆容、着装、情感关系说事,其间的暗示与明示、隐晦与意会、戏谑与羞辱,着实“煞费苦心”,让人倍感不适!(引自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社会的道德不容逾越,道德底线更不能背弃。
一次次地擦边球,一次次的噱头和引人生理不适的宣传文案。这不是商业宣传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营销方式带不来丝毫热度,只会引来无数人的唾骂。
在网络上,不止是部分引战、不实言论需要被清理,市场环境同样需要净化。
这些低俗的广告文案,不只需要网友来进行抵制,平台也应该承担责任,加强监管审查。
通过法律尺度进行规范,社会舆论加以钳制,软硬皆施,让这些品牌方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不止是不能做,更是不容逾越。
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是用法律处罚震慑出来的,而是共同达成一致,从根本上意识到这样的行为绝不可取。
广告营销,不止需要曝光、流量,更需要口碑、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