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过的舒服,是因为习惯了。习惯了两点一线的工作,习惯了一日三餐的节奏,习惯了身边的环境,也习惯了周围的人。
当你习惯了你拥有的一切,就慢慢的在这个圈子里难以自拔,难以改变。就像一部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按照每一天的工作程序,按照时间标准化的执行着,每个时间节点的任务,按时上下班,按时吃饭,按时作息。
沉浸在现实环境的琐碎里,网络环境的虚幻里,从以前的线下环境,到现在的线上环境,本来只是与身边的几个人发生日常的交集,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事件,新闻消息等等与我们的生活不断的交叉。
很少有时间去安静的思考,人的性格与思维慢慢的被环境所同化,创造力与创新性也不断的在下降,人总是喜欢拿别人的经历或者所见所闻去适配自己,而不敢自己去尝试一下。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一份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在我的工作生涯里,每次想要换工作的时候,都会听到父母说,好好的工作为什么要换呢?在父母看来好的工作就是稳定,工资按时发之类的,在他们的观念里一份工作足以干一辈子。
我觉得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工作是一辈子的事业,从打工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签署的是劳务关系合同,有太多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你失业,而唯一能保证你生存的,就是学习能力,以及适应能力。
学习新的技能学习新的知识,适应新的时代,适应新的环境。就像病毒一样,只有拥有变异的能力,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改变是最难做到的事情,人总是害怕遇到麻烦,如果拿一个人比做一家公司的话,改变一个人,如同给一家公司做改革。
改变公司的经营模式,改变公司的市场战略,以及改变公司的管理模式,无疑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大动作。让一个人去颠覆使用了几十年的惯性思维,赖以生存的生活技能,走出生活已久的生存环境,改变苦心经营的社会关系,无疑是对一个人的重塑。
我时常在想,以后的我到底是回农村去,还是让父母来城市。如果是让父母来城市,那么必须得让他们,具备在城市生活的一切技能,衣食住行各方面,以及沟通能力等缺一不可。这样就要在他们身上做一次变革,然而似乎效果甚微,有时候让人觉得很生气又很无奈。
如果说让我回农村去,那么我必须具备在农村生活的一切能力,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收入来源,这一点也是大多数打工人,背井离乡远漂他乡的主要原因。如今的时代让互联网经济突飞猛进,也有很多人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下,返乡创业开启了乡村振兴之路,但是这个社会的支柱依然是依靠实体经济的,每个地方有自己的特色,也有赖以生存的物产。
有时候回家,现在家后面的山顶瞭望四周,除了山还是山,看着茂密的山林,有松树,有槐树,有灌木有林木,在这一片片的山林里,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却看不到能够转化为经济来源的物产,祖祖辈辈都是给别人打工,也就没有积攒下能够转化为经济支柱的产业。
社会的发展总是要以人为本的,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产生了各行各业,在这些原始需求的基础之上又诞生更多的行业种类。
我们在某一个行业之中工作着,又带动着所有行业的发展,由最开始的需求着,变成如今的接受者,就像制造业道智造业的转型过程中,有最开始的消费者需要什么,工厂制造什么,到现在的工厂制造什么,消费者使用什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开始被生活支配,每天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变得少的可怜。越来越多的生存规则,左右着你的生活轨迹,更多的新奇事物,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潮流的进步。
一部分人的思考,改变了这个世界,社会环境的变化,再逼迫着另一部分人的改变,还有一少部分人,在难以改变,或者逐渐改变的社会环境里痛苦的挣扎,更直接的表现就是贫富差距,城市与农村。
改变生存方式,思维模式才是根本。正是因为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习惯性的依赖别人的生活准则,而在改变自己的时候,变得艰难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