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吾为大素子,款款缱素女。洗净心头觉,西湖采桂子”。这首偈子的意

“吾为大素子,款款缱素女。洗净心头觉,西湖采桂子”。这首偈子的意

作者: 宝姐姐_296f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13:17 被阅读0次

    关于“本来就这样”,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有另一种表述:“我本无事人,不慎涉红尘。搅得三界乱,六道闹纷纷。今日悟本然,无死亦无生。悠然退林下,再做无事人。”这就是“本来就这样”的境界。

    我解释一下这首偈子。我心里本来没什么事,但是因为进入红尘,就因为各种偶然的机缘,有了无数的烦恼,心里也有了“事”。这搅乱了我的心,让我老是忐忑不安,心里非常难受、非常浮躁喧嚣。到了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本然之心,悟到了本然之心,还能安住于本然之心了。这时,我才发现世上一切都“无死亦无生”。我的心里整个轻松了,悠然了,什么也不牵挂了,所以我干脆引入深山老林之中,做一个快乐自在的无事之人。这就是智者的境界,这种境界跟老子上面表述的境界是一样的。老子把它分成几个特点来讲,但我放在一起,用一种境界来表述了。

    当然,对于这同一种境界,我也有很多的表述,比如“俗女即素女,扬尘在俗途。惬意三潭月,不求契如如。吾为大素子,款款缱素女。洗净心头觉,西湖采桂子”。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虽然红尘中很多事看来很庸俗、很寻常,其实它们都承载了朴素的真理,万法都蕴含了道。“素女”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素女经》,它象征了一种真理性的东西,有点像藏传佛教所说的空行母。我再详细解释一下:“扬尘在俗途”,往返于红尘之中,游戏于红尘之中。“惬意三潭月”,西湖有个“三潭映月”的景致很美,但这里的“三潭月”指的不仅仅是西湖的三潭月,而是美好的大自然,也代指自然之道。心向往自然之道,但“不求契如如”。“契如如”是寻求觉悟的意思,“不求契如如”就是不寻求觉悟。

    为什么不寻求觉悟?因为智者修到一定程度了,他不再寻求觉悟,把心中关于道、关于真理的概念也给扫掉了。他不求觉悟,但也不生迷惑。没有迷惑,也就没有了跟迷相对的觉,所以“吾为大素子,款款缱素女”——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道的一部分,自由随缘地过着和光同尘的日子。隐居也行,在闹市中生活也行,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对我来说都是逍遥的仙境。我已不用求仙了。既没有觉,也没有迷,就是“洗净心头觉,西湖采桂子”。把心中关于觉悟的概念也丢掉,自由自在地在西湖边上采采桂子、采采莲子——也就是用圣者的平常心,做一些很寻常的事。这也是老子所说的得道者的境界。

    当然,虽然老子的境界很高,但很多道人并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很多道人还被“道”的概念束缚着,没有破除最后的执著——即使在《道德经》中,我们也没有看到对“道”的破除,老子始终在强调“道”——所以,总体来说,佛家更为自由,也更为究竟,完完全全地消除了所有执著,一丝牵挂都没有了。

    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两座高峰,我在谈道教人士的境界时,其实并没有将老庄包含在内,老庄不是宗教人士,而是哲学家,但他们也实证了自己的哲学观点。道教从“五斗米教”——也就是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开始,发展到明清时代就有了很大的提升,比起唐宋时期的道教,可以说上了一个层次。虽然不一定能超越老庄,但那时道教的境界一直在上升。到了明清黄自元的时候,道教出现了很多有名的丹道家,当时的道教可以说达到了顶峰。道教的丹道学说跟其他学说一样,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它就像科学一样,一直在积累经验,作为一种思潮,它一直在发展、进步着——我们说的不是道教的实修功夫,而是道教那种实证性的学问。至于道教中的成就者多不多,这另当别论,但肯定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吾为大素子,款款缱素女。洗净心头觉,西湖采桂子”。这首偈子的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kc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