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句流行语不知出自哪里,它看起来只是抚慰心灵的鸡汤,对任何人都没有实际的用处。
虽然我们做不到每一步都算数,但是不妨碍我们把“每一步都算数”当做做事的方法和追求的目标。
当我们做到了“每一步都算数”,那么积累每一步所带来的收获将远超我们的想像。
人们常说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力量……
这些积累的含义看起来都是数量上的叠加,也就是通过数量上的积少成多,从而具备了体量上的优势。然而,优势并不是来自数量的简单叠加,而是来自量变引起的质变。
但是量变不见得总是带来质变,有时候数量的增加不仅不会增加力量,反而会造成力量的缩减。
用数学表示,正常叠加是1+1=2,质变是1+1>2,糟糕的缩减情况是1+1<2。
比如,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军队数量远超敌方,却惨败于对方的战例。
虽然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有的遭受火攻、有的粮草被烧、有的被间谍所伤,但是他们失败的起点,都与庞大的军队数量有关。
说一个抽象点的例子,体育运动中,任何一种动作,如果过量练习,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肢体、关节、肌肉等身体组织的损伤,健身的初衷反而以伤身结尾。
许多体育运动员,经常遭受各种身体组织的伤痛,甚至在退役后一直遭受后遗症的折磨。
既然量的积累不见得引起质变,那么在量变与质变之间,一定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做正确。
什么重要的事情呢?简单说就是,当下的每一步,都是在前一步的支持下做出的正确选择和高效的延伸,同时,当下这一步,也是下一步走得正确和高效的支撑。
就像是一串念珠,每一颗念珠都与前后两粒念珠相连,前一颗顶着它,后一颗被它顶着。
选择的每一颗都要正确,而且它们前后连贯、互为依托,如此才成就了一串完美的念珠。念珠的比喻看起来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我在这里姑且叫它念珠理论。
还有机械的传动系统,比如机械表,表内有许多齿轮前后传动,每一个齿轮都被前一个齿轮驱动,这个齿轮又驱动下一个齿轮,有序而不拖泥带水地配合,造就了手表的精密和稳定。
再比如,工厂的流水线。每一个步骤都力争紧密、高效相连,既要正确连接,又要高效完成。
福特汽车,是这种流水线的最早开创者。也因此,福特的T型车长期占据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
当然,我们的生活不可能都是机械的传动,还有很多柔性的、人性化的生产和生活场景。
但这同样需要运用正确、高效的运行系统。
比如,写一篇文章,或者做场演讲。每句话之间、段落之间,都要有逻辑连贯性,每个逻辑连接又需要追求准确恰当、简洁明了。
再比如,商务谈判。虽然每个人的谈判风格不同,但是高超的谈判技巧,都需要有一套逻辑性设计,同样,逻辑的前后动作,需要恰当、准确,高效。
如果逻辑存在很多漏洞,或者从来不考虑逻辑,而是散漫、随意,那么结果大概率是困难重重、做事不成。而且身在其中的人,还看不到原因,找不到方法。
总是做不成事的人,必然一直处于迷茫中,然后会产生很多抱怨,却只能从鸡汤文中寻找一些慰藉,就像开头的句话: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