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网:有水胜无水,即有大江大河穿城而过胜过没有;近水胜远水,即距离江河湖海越近越好,亦可以理解为下游胜上游;大水胜小水,即近海胜近江胜近河。这是对于本文标题的简单解释。
日前高考成绩和各地分数线已经公布,如果说考试是第一场战斗,那么填报志愿就是第二场战斗。看上去第二场战斗激烈程度远弱于第一场,但是四年之后,第二场战斗的胜负就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职场和人生走向。
正巧我今天也看到一个观点,叫做“宁选一线211,别去十八线985”,这话当然作为新媒体推送标题一定是存在一定“标题党”语气的。但是从观点背后的本质逻辑来看,我也是持肯定意见的。即如果能去一线城市的211,那么我建议大家慎重选择去三线城市的985。当然,其实绝大多数最好的985高校,基本也都集中在一线城市,所以这之间并不太矛盾。
上高中的时候,小川一度觉得同时学习理综的物理化和文综的史地政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后来慢慢就发现,所有的学科之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关联。远的不说,就以我们经常讨论的区域经济来看:
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直接决定了当下的城市地位和基础,北京也好、南京也好、广州也好、成都也好,全都是历史进程的产物。而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高度受地理地形影响,北京、西安、南京等城之所以屡次承担国都重任,根源在于其地理和地形的优势。地理地形的优势,又决定了是否适宜人口的繁衍和交通的建设,进而直接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走势。
大家看看上图,我觉得作为经常看山川网推送的读者而言,应该和普通人看到这张中国山川地图应该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比如,虽然这行地图上没有标明省份的分界,但大家应该能够比较清楚地在脑海里想象到各个省份的所在位置。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其实图上的很多山脉和河流恰巧就是省与省的分界线。再比如说,各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所在位置,大家也应该是八九不离十能够在图上找到对应位置的。
进阶一点的朋友,还可以脑补一下主要铁路干线及高铁的走向,然后重点和山脉河流走势做下对比,就能够发现哪些线路是在因地制宜,顺山河之势同行;哪些线路则是为了雪中送炭,弥补那些因自然地理缺陷导致交通闭塞,无法对外连通的。
提到河流,有一个地理概念就躲不开,即内流区和外流区。其实我们发现,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和中国人口密度线(胡焕庸线)几近平行,相似度很高。最大的差别,其实就是在西南地界的一众外流河源头都在青藏高原上,所以这部分外流区比胡焕庸线向西推进了不少,但是结合海拔高度自然此区域并不适宜人类居住。
即使是时间推进到了当下这个时间点,我们发现整个内流区的经济,依旧是大幅落后于外流区的。千百年来,人类通过河流与外界进行连通与贸易(尤其是中远程距离),这一经济根本逻辑从未改变。而所有的大中型城市,也全都分布在重要水系附近。
而具化到中国的两条命脉河流长江与黄河之上,事情其实就更加清楚。
沿长江经济带自上而下,诞生了三大城市群,分别是成渝、武汉、长三角。其中位于中国第一大河(第一大经济带)入海口的长三角,自然而言也就成为中国经济体量龙头。
黄河这边也是一样,整个北方省份经济体量最大的山东,同样是得了黄河入海的地理之便。而北方的京津,除了同样拥有向东的出海口外,还通过人工运河的方式,进一步打通了与中国第一大经济群长三角的水域联系。从这一点来说,隋炀帝之高瞻远瞩,令人惊叹。
最后附上一张详尽的中国水系地图供大家参考,点击可以看到大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