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语文主题学习”

作者: 泊一段情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16:17 被阅读12次
    我看“语文主题学习”

    我自二十年前参加工作至今,经历了数次大大小小教改浪潮的洗礼,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挣扎、突破和提升、嬗变的过程。如今的“语文主题学习”变革,终于让我们见到了语文教学胜利的曙光,我觉得这次变革帮我们找到了小语教改的康庄大道,必将对小语教学产生深刻影响。

    我觉得这次变革最大的特点是简便、易操作,适合所有学校、所有老师和所有学生。它不提倡用固定的模式将教学活动“框”死,给教学活动留出了广阔的空间。它不是教学操作技术上的修修补补,而更像是一次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

    这次变革的中心任务是“读书”,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师生,关乎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重大工程。当我看到《语文主题学习》杂志封皮上赫然印着“引领语文教育改革,回归母语教育原点”时,我激动了,我仿佛看到了此次变革的光辉前景,我盼望这真正意义上的“返璞归真”快些到来。

    我不想用太华丽、太壮美的词藻表达我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感受,我只用事实将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体会一一道出。

    说实在的,我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并没有太多印象,好像只记得“木禾米竹,刀工车舟,鸟兽虫鱼……”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况且这些都是一年级时记住的。

    但我确实是很爱看书的,我记住了太多太多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学习了太多太多的东西。那一本接一本的“小人书”,如:“四大名著”系列、“聊斋”系列、“战国”系列、“英雄故事”系列……看得我眼花缭乱、爱不释手,连走路、上厕所都不忍放下。

    童年的我曾发疯似的迷恋一种叫“扇片子”的游戏:用两张一般大的书纸折叠、穿编成一种四四方方的所谓“片子”的东西。一方先将“片子”平放在地面上,另一方用自己的“片子”扇,如此轮流,如果将对方的片子扇翻过来,这“片子”便归你所有了。

    我千方百计地赢“片子”,不为别的,只是想把赢来的“片子”拆开来看纸上的内容;有时看到有人撕纸叠“片子”,我都预先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便定好要赢的目标。

    那时的农民喜好用报纸裱糊室内的墙壁,我就伸长了脖子一张接一张地看,那种劲头,真可以用“上瘾”来形容。

    后来我迷上了期刊和大部头著作,期刊类如《课堂内外》《儿童文学》《故事大王》……大部头著作有《皮皮鲁和鲁西西》《杨家将》《封神榜》《鲁迅全集》,甚至《七侠五义》《白眉大侠》……读起来真真的如饮甘霖,如沐春风。

    我把看到的写进作文里,有时也模仿人家的写法,用人家用过的词语……因此,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内宣读,把别人艳羡得不行,乖乖地称我为“小作家”“小才子”……

    所以我对“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将课外的书籍拿到课上来读,压缩教师讲课时间这一点是非常赞同的。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代表的课外读物刚刚进入课堂,就受到学生甚至家长的热烈欢迎。学生们在课堂上安静地读着,读书的乐趣浸润着他们,他们时而埋头批注,时而托腮凝视,时而皱眉苦思,时而掩卷微笑……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底都会蒸腾起幸福的雾霭。他们如同幼小的禾苗在品尝甜美的甘露,而现在我们为他们找到了这样的“甘露”——就是“语文主题学习”!

    “1+X”,“X+1”,“X+Y”……“一篇带多篇”“反三归一”……这些理念已经深入我的内心,反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很多时候昏昏然、茫茫然地跟随着学校或者上级部门的“政令”东转西赶,迷失了自己,更迷失了学生。不是有学校没有语文老师上课,学生自己读课文、读课外书反而取得好成绩的事例吗?不是有语文教学“误尽苍生”之慨叹吗?可见,语文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体味出来的,是教师引领出来的,当我们把学生引入他们的“乐园”之后,我们最好安静地走开;到需要我们出现的时候我们再回来。

    我强烈呼吁:学校要设立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有专门的读书时间,有和书本单独的、亲密接触的时间,摒弃喧嚣,摒弃聒噪,不要浮华,不要表面文章,不要只有几个学生展示才华的噱头,不要轰轰烈烈的“假”“大”“空”!

    崔峦在《热爱阅读的孩子一定会笑到最后》里说:我多么希望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领导来参会,来感受一下我们会议的氛围,来听听我们老师们上的课、专家的报告,来了解一下我们大陆的小学语文教学现在已经走到了哪儿。我很欣赏他的标题,我理解他的感慨——他的言外之意是说:我们的改革需要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那样我们的改革就会顺利许多,这也是许多人包括我们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所翘首期盼的。我们热切地期盼着语文教学的春天早日到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看“语文主题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bm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