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的底线
情感上的沟通,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每个人的立场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各不相同,
而现如今,很多人曲解了这个问题的真实意义,
比如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圈子不同别硬融。
这句话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其实,这句话给人一种很深的暗示,
那就是,只要是一个圈子的人,肯定大家都会相互接受彼此,
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因为是一个圈子的人,
就证明了这种接受是一种“义务”。
进一步说,有些情商较低的人就会觉得,
咱们是朋友,所以你肯定是能够理解我的,
我占你便宜,背后说你坏话,
给你捣乱,把你当情绪垃圾桶,
这是我的特点,如果你觉得不合适,那么说明咱俩不是一个“圈子”的,
因此,圈子不同别硬融,
你觉得我不好,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咱俩圈子不一样,别勉强了拜拜吧!
一些读者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人吗?
真的有那种欺负自己朋友,还大言不惭的人吗?
大岛想告诉这些善良的朋友一句话,
真的有,而且这样的人,
还不在少数。
友情靠不靠谱,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双方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友情,
友情,不是图腾,不是标志,
接受了,认可了,甚至去膜拜,
友情就能够发展的让彼此都足够满意,
事实上,如果只有一方去接受另一方,
去认可他,甚至去膜拜他的话,
反而,友情就会变成一种阶级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往往不是对抗的,
那么,如果用老话来形容这样的友情: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二、稳定的心态
靠谱的友情,并不是完美的,
这里所说的靠谱,是靠得住,
进一步说,靠得住,说明能够经过考验,
在感情之中,考验,往往源自于许多方面的刺激,
比如两个人发生误会了,有了一些矛盾,
又比如一方很忙,而另一方迫切需要对方,
因为现实时间的冲突,有可能会让一方失望,
另一方,则有些感到愧疚。
如果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会觉得这些事情根本算不上事,
不就是误会吗?说清楚就好了嘛!
不就是忙吗?忙完再聚有什么问题?
但事实上,当我们真的身处于这些事件之中,
往往就不会得出这样简单直白的结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是因为旁观者有多么高深的智慧,
也不是因为当局者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不是人的问题,
而是“局”的问题。
也正因如此,稳定的心态,可以让我们用更加理性的态度,
去处理这些影响我们感情,导致我们交际出现风险的问题,
当我们的朋友误解我们真实意图的时候,
我们可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用对方能够理解的态度,
去扭转矛盾所带来的感情冲突,
朋友需要我们,而我们却无法在他们的身边,
但这并不妨碍用简短的话语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关心,
如果机会允许,还可以为他们带来一些小小的惊喜,
惊喜,不仅见证了友情的可贵,
可是在这可贵之处的背后,
表达了我们对不能及时陪伴的遗憾。
诸如此类的矛盾,即使我们不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
也能够因为看的清晰,看的理性,
稳住心态,
就稳住了友情的期待。
三、说点该说也不该说的
人与人之间,能称得上友情的关系,
其实最终,都会成为靠得住的友情,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那就是,考验友情的因素太多了,
时间和环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年龄和心态上的变化,
更是面对曾经熟悉的人,渐渐陌生,
又渐渐熟悉的,这样一个反复存在的过程。
曾经熟悉,是因为你们之前的感情很好,
渐渐陌生,是因为随着彼此的生活发生改变,
很多想法不再相互了解,很多态度无法像曾经那般达成统一(或者暂且搁置)
而后来,又渐渐熟悉,
这个熟悉,就是双方都懂得了感情的价值之后,
选择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让彼此的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事情,以不同的心态,
依然可以谈笑风生,共观云卷云舒:
所有的友情,最终都会成为靠谱的友情,
但并不是所有的友情,都可以走到最后,
这里所说的最后,不是彼此生命的最后,
而是走过了“渡尽劫波”之后,
走过了“冰释前嫌”之后,
相逢一笑,是默契,
也是相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