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
千年的飞花,千载的岁月,敦煌的苍穹,落在孤寂的山上,几经枯荣,几番沧桑,几度繁华;
当历史堕入尘埃,只留下不尽的风在上空盘旋,
一遍一遍,雕刻出敦煌大漠的豪壮。
敦煌,北邻蒙古高原,西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青藏高原,曾经是连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汉唐王朝的西大门,国人出去、外国人进来,都要经过那里。
一千年前,曾有四条道路从那里通向西方,十几个世纪以来,来自欧洲的货物和文化、来自中亚的语言及文字、来自印度的艺术和宗教,它们都在那里与中华文化全面交融。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关于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要去敦煌,便定要去看看莫高窟。世人常说“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的地方”,敦煌的莫高窟,大概要算一个。
图为: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其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
图为:莫高窟内佛像
关于莫高窟及藏经洞的发现,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个叫王圆箓的道士,于某天忽闻天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遂同工人用锄挖之,便欣然闪出佛洞一所,内藏古经万卷。
据说此段在这个道士写给慈禧太后的信中可见考证,敦煌当地人称他为“王阿菩”。或许,如果没有洞窟和藏经洞的发现,历史也不会记住这个不名一文的道士。
敦煌莫高窟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从第一个洞窟被发现开凿起,经历了千年,至今仍然完好的保存了四百多个洞窟。
造物有灵,美物抵心,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被称为“人类进入中世纪历史的钥匙”。莫高窟亦是敦煌世界里的大唐魂。
敦煌莫高窟中保留了我们现存能看到的最早的关于玄奘西行的图像。上无飞鸟,下无水草,他一个人,一匹老马,宁肯西行一步死,不肯东归半步生,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风吹日晒,沙迷双眼。玄奘那种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中国人的脊梁。
敦煌壁画之神秘与震撼,是满眼看去,却怎样也看不够的;是满心猜去,却怎样也猜不透的。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看到了它,仿佛就像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但时间是它最大的敌人,随着时间流逝,它的颜色会渐渐消失。因此至今,只对游人开放一小部分洞窟,限流参观。
看过了莫高窟,
也定要去看看那春风不度的玉门关;
看看汉长城大漠落日的余光;
看看月牙泉和鸣沙山的夜半星空、山灵水秀;
看看雅丹魔鬼城外龙门客栈般的沧桑古意与惊喜。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戈壁深处,是敦煌佛国绵延千年不休的信仰和南来北往的商群驼队;旷莽的荒原石崖、烽火台上,多少军情、多少老兵,目眺东南,中原正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而那里正黄沙飞扬、马嘶戈鸣。
千年的风霜过去,乱世的硝烟化成一抔黄土,往来的商队不见踪影;曾经虔诚的善男信女只留下壁画上的淡淡影像;而敦煌,却在那无垠的荒野里,穿过厚厚的历史,烙下一片永恒的纹印。
传说敦煌是一个起源于太阳的城市,太阳赋予了它一片绿洲与生机,也将佛教的光辉指引到了那片土地上。于是当岁月隐去,枯骨埋葬于徘徊历史下,日光依旧。古老的驼铃在夕阳的余晖和堆积的沙漠里次次唱响,断壁残垣,都是岁月的见证。
而今城市的炊烟袅袅,寺庙的钟声阵阵,市场的人群攘攘,都是敦煌人对曾经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开放的继续传承,他们向着朝阳,在那片沙漠的绿洲中,落地生根。即便再过千百年后,敦煌仍旧会在大漠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着东西文明兼备的光芒。
曾经,它是被人们遗忘的地方;如今,人们从四面八方去到那里。心乘着风啊,自由地穿行在那梦一般的沙土里,感受着神灵的光芒,沉默地祈祷:
如果有来世,愿为一缕绸带,舞过万千风华,飞跃灵魂的来处,驻足在敦煌。
如果有来世,愿为佛前的一枝莲,空灵的伸展,和沉睡的梦一起编制千年的企盼。
如果有来世,愿为风的模样,夜夜醉在鸣沙山旁,静看沙漠尽头生命的暗自流淌。
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有意思文化旅游】
- END -
有意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www.uysly.com),以共享经济+互联网社交的模式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有意思旅游致力“共享+旅游”的全新模式,让更多的用户共享旅行的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