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贤贤易色”到底该怎样解释——《论语•学而篇第一•七》

“贤贤易色”到底该怎样解释——《论语•学而篇第一•七》

作者: 背后国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17:02 被阅读2次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钱穆译】子夏说:“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其好色之心,奉事父母能尽力,事君上能奉身尽职,交朋友能有信,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未经学问,我必说他已有学问了。”

    【杨伯峻译】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傅佩荣译】子夏说:“对待妻子,重视品德而轻忽容貌;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为君上服务,能够奋不顾身;与朋友交往,答应的事就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是学习过了。”

    文中“贤贤易色”较难理解,第一个贤是动词,作尊敬讲。第二个贤指有才德的贤人。易在这里应译为改变,意为不以好色心来尊贤,通俗地说,就是说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忽略其容貌。

    本篇与《学而篇第一•六》意思差不多,是说人要先修养德行,正确对待和处理妻子、父母、领导、朋友的关系,这些做好了,说明学习有了它的意义。

    莘莘学子,从出生到成长,一直都在不断的学习之中,但有的人仅仅只是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很难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不知道该怎样与身边的人接触和相处。他们有很高的IQ(智商),却有着很低的EQ(情商),而没有较高的EQ是很难有成功人生的。

    有人说,学会做人比学会更多知识更重要,EQ高的人,人们喜欢同他们交往,他们也总是能得到众多人的拥护和支持。许多大企业家和政界领袖,他们拥有很高的EQ。他们知道,人际关系是人生重要资源,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但要获得高EQ,要经过后天不断的培养和修炼,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先从人际交往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的EQ。孔子就是很好的老师,《论语》的中心思想就是“仁”,就是“真诚”,真诚接纳他人,真诚与他人合作。那现在我们就从真诚开始,不论你现在年龄多大、学问多高,从即刻起,抱一颗真诚的心,与身边的人相处交往,杜绝表里不一。慢慢你会发现,你也成了大家喜爱的一个人。

    【再读补漏】实际上,现在的我们在接触《论语》时都免不了受朱熹的影响。如果朱熹未能把握真正的意思,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被他带入死胡同。当我们重新寻找新的道路时,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时时纠结在脑中,生怕新的路没有老路走得稳妥。

    比如在解释“贤贤易色”时,我们为什么跳不出“色”给我们限定的框框。“色”难道除了解释了“女色”或“好色”外,就不能解释为其它东西了吗?为什么我们一看到“色”就想到是“女色”或“好色”,而不往“颜色”、“色彩”等方面想呢?

    古人讲“食色,性也”,有人说这里的“色”是讲性了吧!我们先来查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在《孟子•告子上》中,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单从字面上讲,食可以讲是吃饭,色可以说是情欲。如《礼记•礼运》篇中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是饮食,色是男女,是人最大的欲望。但如果扩展开来讲,“食”不仅仅代表吃东西,它还可以指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同样“色”也不仅仅表示男女之事,它也可以代表喜欢漂亮的东西,或者是感官上的追求,或者是代表喜怒哀乐的情绪,所以对于古文中有些字的解释完全可以跳出原有的桎梏。

    当然字无论怎样它离开不了它的本意,比如“色”,我们可以说是颜色、脸上的表情、情景或景象、种类、质量、情欲、妇女的美好容貌等,那么这里的“贤贤易色”中的“色”该怎样准确诠释呢?

    对于前面的“贤”字,各家的解释基本没有歧义。第一个贤字是指尊敬、尊重,第二个贤字是指贤者。易是改变、变化,色如果作脸上的表情讲,完全可以说得通。“贤贤易色”的意思说是说看到贤者,脸上的神色马上变得尊敬和恭顺。实际上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就是这样类似的情形,看到一个德高望重的人马上肃然起敬,态度立马转变。与下文的“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都是讲的态度,完全不矛盾。

    说到这,我们也不能欣喜若狂,认为是找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还是谨慎一些,参考一下《论语》里其它篇章对“色”的解释。如在《论语·子罕篇第九·一七》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里的“色”就是好色。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七》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的“色”也是讲好色,所以我们不妨就把这里的“色”作好色解释,如钱穆先生所译“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其好色之心”,完全也可讲得通。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朱熹的解释,“朱熹说: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易作轻视讲,意思是说“对待妻子,重视品德而轻视容貌”,说的是夫妇一伦,与下文中的君臣、父母、朋友作人伦一说,也可说得通。

    这下可犯难了,那到底哪一个更准确呢?

    如果实在分不清,不妨反问自己一句,为什么我们要在这细枝末节上分得这么清呢?讲人伦没错,讲态度也不一定不对,我们真正要了解的是孔子的思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贤贤易色”到底该怎样解释——《论语•学而篇第一•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gj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