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

作者: 小舞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9-27 00:12 被阅读0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你作何理解?

人曰:荀子所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荀子所说的师云亦云是否是矛盾的?

我亦有惑,不解而从书。

其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本意是再说学生要超过老师,更优秀吗?

我查了出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开篇第一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哪句话再讲学生要超过老师,变得更优秀?分明是要不断努力学习,才可以超越现有的状态,达到更高的治学境界。

故这样的说法是否断章取义也,妄自判断也。

我再去查看,

发现其实也情有可原,因为我们现在经常用它的比喻义,可能来源于这个小故事。

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看完豁然开朗,我们有引申义的成语或者典故太多,故而往往思维定势,忽略它原本的含义,治学还是要严谨些好。

其二,师云亦云真的是荀子说的吗?荀子平时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荀子可不是傻的,我有些疑惑,便又去翻书,

看到出处: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这一段内容出自《荀子.修身》

我看到原文就秒懂了荀子的心意,他强调的是克己复礼为仁,而教师便是他认为的“礼”的化身,从师即从礼,也是在尊崇师法,觉得他与孔子其实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的,都要强调复礼的。

我曾读过一些《浮生六记》,犹记得芸曾有说过这样的话,夫妻之间仍旧坚持要相敬如宾,必要的礼仪并不是不亲厚的表现,而是切忌不可怠慢的表现,我从前觉得她过于从礼,联想此处,我觉得她做得好,我应该学习的。

荀子是偏向外铄论的,所以他比较强调从在外在去重礼法而修内心,试想世上人人从礼而相敬,久而久之会不会化民成俗,德以固也。

关于荀子,关于先秦诸子,我一直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不可多得的璀璨明星,盛放天才的春秋战国,值得我们一路探寻。

不敢妄谈任何一个,故而向学,待有心得,再与诸君共享之。

                                          风乎舞雩

文末仍旧要留原文,为有心人留。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相关文章

  • 吴青雅正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悟空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文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既是个成语,又是个典故,但寓意深远。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语字面意思...

  • 财鱼用户投稿:网贷平台投资心得

    来自财鱼管家用户 @青出于蓝的投稿。@青出于蓝是财鱼管家209号网贷情报员,以下是投稿内容。 投资理念—“四线合一...

  • 投资者的修炼|传承与蜕变(七)

    青出于蓝而胜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 --------------...

  • 青出于蓝

    今天早上早起上早读,儿子和老公一起吃早饭去上学。下班回家路上在想:会不会爷俩还在睡觉啊?回到家一看,我多虑了...

  • 《青出于蓝》

    通过基因的遗传 人类的肉体 可以永生不灭, 然而,值得思考的地方 在于血脉的传承 延续下来的品种 又要重新经历 岁...

  • 青出于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你作何理解? 人曰:荀子所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荀子所说的师云亦云是否是矛盾的? 我亦有...

  • 青出于蓝

    让人听的热泪盈眶,看的感动不已,什么是生活啊,生活不就是家人、朋友安好,相伴在旁,幸福的过日子么。 别人赚多少钱,...

  • 青出于蓝

    晚上陪女儿买鞋子,逛了几家店才选了一双稍微合适的,主要是老二的脚丫太大了实在不好买,才上四年级的她就要穿38码的,...

  • 青出于蓝

    《青出于蓝》 优秀的妈妈 会给女儿 指明今后要走的路 优秀的女儿 会给妈妈 指出没有走过的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出于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qk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