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米兜兜
1
假期里几个好友聚在一起闲谈,当话题谈论到育儿这块的时候,大家的关注度忽然集中到给孩子报兴趣班的问题上来。
报班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谓稀疏平常。几乎每个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自己的孩子需要报兴趣班,只要时间上允许则多多益善,甚至开始报班的年龄越小越好。
关于为什么要报班,好友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谁都不清楚,多学点总不是坏事。
万一读书不成,考不上好大学,至少也可以凭特长找到一份好工作。
不知道孩子以后适合干什么,所以干脆能试的都试试,反正现在还小,即便是后面孩子不喜欢了,换道也还来得及。
究其根本还是为了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希望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顺风顺水。
提升社会适应性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以使自己获得稳定的收益。比如拥有一技之长是获取他人对自己能力和技能的认可,进而获取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收入。但过于功利性的培养不仅仅让孩子心身受累,处理不当更直接影响到家庭亲子关系。
2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无不镌刻着父母的经验和认知。
如果父母本身缺乏社会适应性,那么他们走过的路,跌过的坑势必都希望孩子能够成功绕开。于是,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主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孩子人生的指挥棒,直到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从为人父母的角度,出于爱子之心不免做这做那,但不同的是,孩子本身的个体特性和生活年代其实都与父母这代全然不同。这正如其中一位朋友所说的那样,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那么又如何知道现在所做的是为了他好呢?
功利可以让人趋利避害,从现实的角度的确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是脱离孩子客观实际,在孩子兴趣方面强行加菜,站在今天的起点为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去谋划的功利会否成为一门好生意?
我们常听说现在的孩子被父母过度宠爱,不少孩子要求父母摘星星摘月亮,作为父母的这方心里苦逼得不行,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又有多少孩子在默默地替父母摘星星,摘月亮,带着父母的梦想负重前行。
3
在如此高速发展的社会,如果目标是功利性的,那么一定不可避免的产生焦虑。
关于社会适应性,这几年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拥抱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在的一年就已经走完了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几百年的历程。在产业更替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今天的好产业、好职业,也许十年后可能是“惨业”。
适应社会是每个成年人都希望达成的梦想。但个体的特性和时代的迥异恰恰时常使得现有经验和认知失去效用。当人一味求快,对事情本身漠不关心,只想早点结束拿到结果时,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
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大多一边极力否定着前辈对于我们的影响,一方面又毫不吝惜地加强对于子女后代的灌输。当成年的我们发现父辈们的种种掉队落伍时,也许我们的孩子也正经历着一样的痛楚。
成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对于生存法则也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孩子毕竟不是成人,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被大人的指挥催促、裹挟着行走,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他们需要的是去经历,去迎接变化,接受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弃自己的不喜欢。
过于功利的父母,培养不出社会适应性强的孩子。比起给孩子套上功利的枷锁,还不如让孩子多做一些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