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口罩的时候,是否才觉得这才是自己颜值的巅峰时刻?!
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容貌焦虑”。
顾名思义,就是指对自己的颜值、容貌过度担忧而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现象。
例如,一拍照,就得美颜、需要滤镜护体,否则完全没有发朋友圈的胆量,甚至存到相册都没安全感。
当然,如果美颜、滤镜就是想给自己看,想自己心情好,那也不属于。
真正的“容貌焦虑”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不习惯自己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成为众人观摩的对象。
即使,事实上根本就没人注意到自己,然而一旦假想观众形成,也会觉得千万双眼睛盯着自己,外加聚光灯照着自己,内心的不安就会四处蔓延,坐立不安,害怕露面。
这么一说,似乎口罩救了这群人,维护了隐私权。
那颜值是隐私吗?
对害怕被关注而会产生“容貌焦虑”的人而言,我想是。
然而,颜值和容貌能成为隐私吗?
显然很难。
毕竟,
即使我出现,也可以不让你知道我要去哪儿,也可以不让你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也可以不让你知道我想什么,也可以不让你知道我从哪儿来。
但是,只要我出现,就没法不让你知道我长什么样。
外貌,毕竟是外在的、直观的,没法隐瞒。
所以,颜值很难成为隐私。
即使有了口罩也难。
当然对于高颜值来说,“容貌隐私”就是一个伪命题,那更像是公共资源。
其实,大家应该也有体会,即使戴上口罩,漂亮的还是漂亮,根本挡不住外溢的美颜。
同理,不漂亮的也无法完全得到口罩的“特殊照顾”。
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透过眉宇看颜值走向。
暴露在口罩外的额头、眉宇、双眸,稍微被想象力加工一下,就可以和口罩剩下被遮挡住的五官完美的缝合,在脑海生成一张完整的面孔。
漂亮不会被埋没,不漂亮的也没法蒙混过关。
这么说,口罩的功德其实只是给焦虑者构建了一道心理防线。
至少,可以在不想被别人关注的时候,能够有所退防。
这也算是口罩除了在疫情期保护个人健康和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外,意外实现的“容貌隐私”。
然而,“容貌焦虑”并非是“丑”的专利。
高颜值的也有。
真的么?
当然。
例如,著名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继母皇后,即使自己很美,但仍嫉妒别人的美。
整天担心,每天都要问一下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害怕自己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以至去破害白雪公主。
当然,这里面有为了制造人物冲突,戏剧化的成分。
不过,现实生活中,高颜值担心明天美丽不再,而产生的“容貌焦虑”是存在的。
这么一说,是不是心里舒服多了?!
其实,美丑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概念化的概念,没有标准,无法衡量。
你能说比我美了50%么?
你能说他比他丑两倍么?
即使这么说,50%和2倍到底是多少?也没法统一量化,顶多算是生动的形容。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美,何况还有“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么一说,白雪公主被害,魔镜脱不开干系呀,多那嘴干嘛,真直男!
决定“容貌焦虑”的并不是颜值本身,而是自己对美丑的自我评价!
一涉及到自我评价,那么好看不好看,就不好说了。
那你肯定会说,五官总有大多数人认为的好看和不好的标准吧。
这个的确还是有的,毕竟有一个大众审美。
“容貌焦虑”变得社会化,问题恰恰就出在了这个“大众审美”。
大众的审美往往会深深地影响自我评价。
于是,当“视觉味投”的心理效应调高了大家的预期,“容貌焦虑”就会扩散。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关于丑化中国人的文章,点开一看,竟然说国外用的华人女模特,大多不是漂亮的(常规审美),有故意丑化中国人的嫌疑!
虽然有些带偏节奏,且文章有博眼球的可能,但从侧面也许反应了一个现状:
我们对美的标准已经超出美丑本身,而是趋于一种绝对化和公众化。
当所有人都好这一口的时候,那似乎就没有第二种口味存在的必要了(绝对化)。
当颜值变成唯一名片的时候,不焦虑都不行(公众化)。
如果大环境在推动这种焦虑,“不美不行”就相当于在大大消减外界的安全感,造成个人不安全。
任何焦虑都来自一种不安全的感受。
那难道就不能追求美了么?
当然不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何况,谁没有美的时候呢?
何况现在还有那么多高科技手段,为何不让自己美起来呢?
我化妆,用滤镜并不是怕别人看见,而是我想自己美。
我化妆就为给自己看,我美颜就为让自己美,这就是真爱美,而不是焦虑。
爱美就是:我的美我做主,不容他人评判。
就像脱口秀演员杨笠所说的那样,只要我喜欢,你想看的我偏不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