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作业——标记逻辑关系,做得稀里糊涂。第一天,不明就里不清不楚,做完作业自己也不舒服;第二天,努力从自己角度找到了这项作业的用意(感知丰富、深刻的元素);第三天,因为做完作业依旧感知不到元素,同时,去探索了新的形式;第四天,工作太忙,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感知元素,所以只是做了最基础的练习,同时再次探索新的形式…
这周的作业可以说做的很差,四天的练习过后,依然没有体验到渐入佳境的感觉,每一天都好似苍蝇乱撞,拿到作业不知道如何下手,依然没有形成固定的练习方式,所以在盲目地探索各种形式。
今早反思,哪里出了问题?
想到笑来老师在《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里提到的,你要去做那些可以做很久的事,然后,你要去思考,为了做得久,我需要怎么做。
老师在课上也说,寻找逻辑关系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长期做。为了保证长期,那做这件事,我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呢?似乎今天的练习片段里也提供了一点讯息:简单而不是复杂。所以,更进一步,我想到了老师给出的策略:
用“下划线”标示“元素”,用“()”标示“并列”逻辑关系,用“【】”标示“递进”逻辑关系,用“##”标示“转折”逻辑关系。
这策略足够简单,似乎也是为练习可以做长期提供了保障。而我呢?在做事之前不思不想,没想过这件事需要长期做,因此没考虑做事的方式,花时间盲目探索各种方式,导致四天过后,任何一种方式都没掌握扎实,在“标识”这个动作上都要花很长时间,后面留给感知的时间寥寥无几。练习难以达到应有效果。
于是,今晚,老老实实按照最基础的方式去做练习。基于自己水平薄弱、时间有限,我想,这才是目前最适合我的方式。当然了,先前探索新方式的经历也无怨无悔,毕竟我还了解到了新的作业方式,就当玩乐,玩乐完回到正轨就可以了。
嘿,为自己今日的反思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