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正在悄悄发生的事实……
我们以前造出的工具,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
我们用收音机来听广播,用电视来看节目,用电话来语音通话,用MP3播放器来听音乐,用电纸书来看书,用照相机来拍照,用录音笔来录音,用手电筒来照明……
也许你发现我要说什么了,以前的发明为单一功能创造工具,而现在一个工具有很多功能。以上工具,现在一个手机就能实现。
正是因为电脑的出现,带来了这个不一样的工具。它刚开始用来办公,处理文档表格以及打印,进行复杂的计算。所以才叫计算机嘛。
后来接入网络,我们用它来上网查资料,还可以玩游戏,聊天,听音乐,看电影。
电脑在因软件层面上的灵活,一个硬件可以胜任更多功能,这种属性延伸到手机上,人人都离不开手机了。
我们用单个设备来解决,某个功能的时代正在悄悄褪去。占据我们生活的,主要是那些多功能的设备。
刚接触智能手机时,面对手机上繁多的 APP,我们是兴奋的, 觉得一部手机可以做很多事情。
于是找最好最全的音乐播放器,找能播放格式最多的视频播放器,找最好的日历、通讯录、录音机、天气、桌面……
你注意到这其中,目的的变化了么?我们从单一的把某个工具用得更好,转变成收集最好的APP。
比如我要录音,我最在意的就是把希望采集下来的声音,录下来。会专注在怎么录这一件事上,专注于内容。但如果我用手机,考虑最多的是更多的功能,能不能打标签,能不能转文字。
这虽然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不相冲突。但无疑分散了我们的精力。
对用户来说,软件的获取成本比硬件低许多。我们可以免费装很多软件,即使收费也可以用破解的,而且是用软件的方式破解,不用买什么硬件工具来破解。
所以我们看到,在软件层面上,我们总是盲目求最好的。普通人P图用不着 Photoshop 这么全的软件,但也会想万一呢?就会收个破解版装着。
有人责怪 Adobe 还有 Office 卖得太贵,不是自己不想支持正版。但这些生产力软件,本来就是用来产生效益的,这些成本是应该负担的。
而普通人的需求,也有免费开源的,或者价格更低的件来替代。
由于我们获取软件,不像要花钱买个硬件这么明显的付出。付出和收获不成比。软件就像空气一样,随手可得。
所以可以看看,我们手机里装了多少APP,日常又能使用多少。我们最后的需求,也集中在娱乐上面了。可能最常打开的是游戏,是抖音。
精力有限,无法使用好每个APP。由于我们没有为之付出可感受的成本,所以难以投入。正如我们在信息海洋中迷失,总认为下一条信息是最需要的,而不是当前信息的理解。
我想举一个游戏“我的世界”的例子。
在生存模式中,面对建筑时来回找材料,还有为附魔不断刷怪获取经验,总会想切换一下创造模式,这些枯燥的活动就省了,就能马上解决需求。
当有无限可用的材料和经验,我为什么还要武器,还要种地、建仓库呢?这种情况下,一些建筑就失去建造的意义。我们的游戏的动力来源,就不是如何生存,而是如何展示。
展示的灵感可能源自我们某个念头。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念头结束,游戏也结束。
现代社会化的大分工,我们需要的东西通过购买,而不是自制。这样不仅少了自己做的饭更香,而且还少了付出感。
复杂的交换,让付出与所得不在同一事件中。我们买来的饭,虽然是劳动所得的钱换来,但并不会有自己做的饭更香的感觉。
没有付出感就没有获得感。我们想要什么,必须为之付出什么。获得感不仅仅是付出的结果,而且是付出从千万可能中筛选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