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OPPO以及vivo在手机领域里的不断发展,关心我们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些东西传来传去传变了很多,有的甚至是没影的事情,所以本人决定借博客来说说真实的我们,说说一些过去的事情。 今天看到一条,还是一个熟人说的故事,说马云听说我们厉害后就去了我们那里,然后准备300亿买下步步高研究院。这事具体怎么传成这样我不知道,我只想说两个事实:1,我们就没有步步高研究院这么个单位,2,我很佩服马云的很多方面,也和马云算是好朋友了,见过多次面,平时也偶尔会通个短信啥的,但我们之间从来没谈过生意。从来没有啊,不然我得多赚多少钱啊!(这句话是玩笑) 人们常说的那些:广告,员工股份分享,经销商入股,网点密布,线下渠道,等等等等---都是不对的! 我们的秘诀其实就是:本分+平常心。 或者叫公开的秘密……就是“本分”二字! 极其简单但绝不容易,可以一秒钟看“懂”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做不到。 关于本分是什么,读者可以去看陈明永或沈炜的解读,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用不完全一样的语言做了几乎一样的解释(在我眼里如此哈) 本分是什么?我们理解的本分就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什么是“做对的事情”?难道还有人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做的吗?看看周边有多少人抽烟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去做呢?那是因为错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诱惑。 其实,人们往往知道什么是错的事情,只要把错的事情停止做了,就离“做对的事情”更近了一步。所以,“做对的事情”其实就是发现是错的事情的时候要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人们常说的“坚持到底”,指的是坚持“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坚持做错的事情! 很多人都希望知道把公司做好的秘诀是什么,其实“秘诀”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不做什么。好的公司都一定是有一个长长的“Stop doing list”,就是“不做的事情”。 “不做的事情”其实也分两类:一类是谁都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欺骗;另一类是和自己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相结合的。 下面我举一些我们自己的“不做的事情”的例子,这也算我们的小秘密吧。 不做OEM(代工):最早提出不做OEM的就是现在OPPO的CEO陈明永,不记得是哪年了,大概可能有20年了吧。为什么我们不做OEM呢?长远来讲,我们想建立自己的品牌,我们需要把所有的资源投入到我们自己的产品上。做OEM有很专业的公司,他们有很专业的办法去满足很多不同的客户的不同的要求,我们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做这些事情,所以长远来说我们是会输给那些专业做OEM的公司的,既然知道长远会做不过别人,那我们干脆就不做。记得大概 十五六年前,我还是CEO的时候,沃尔玛的供应商曾经来找过我,说要给我们下100万台的VCD的单子,我在电话里直接就拒绝了。对方还问我,难道价钱你都不想谈吗?我说,对的,不管什么价钱我都拒绝,反正你也不会给我好的价钱,谈来谈去浪费大家的时间。我当时还类似地拒绝过南方贝尔的代表要下的“巨量”电话机订单。当时给我打电话的人还嘟囔着说,在中国还没有人拒绝过我们的订单呢。(如果你想的是10年20年后的事情,这个决定其实非常简单且容易。凡事能往前(后)想几年,往往难度会大幅度下来) 不讨价还价:我刚到广东时,就发现人们在谈生意时谈来谈去谈的都是价格,当时我就想,如果能不谈价钱,那至少可以省掉70%到80%的时间吧。后来,我们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建立了一套销售体系,确确实实做到了所有的客户在我们这里拿的货的价钱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管生意额的大小,没有折扣,没有返点!也许很多人很难想象,我们这个公司实际上是没有销售部门的。 不赊账、不拖付货款、不晚发工资、不做不诚信的事情、不攻击竞争对手(郁闷的是偶尔看到一线的友军在线上攻击展开各种攻击……企业文化贯彻到神经末梢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的“不做的事情”是一个非常长的表,每一个不做的事情都是有背后的故事和道理和逻辑的,就不一一在此说明了。 什么是“把事情做对”?这个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一点点,但其实也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学**的过程,中间会犯很多的错误。如何坚持做对的事情,付出为了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其实是没有办法避免犯错误的,比如打高尔夫的人,是没有办法避免偶尔把球打下水的,能做的仅仅是如何能降低犯错误的概率。 平常心:平常心其实就是在任何时候,尤其是在有诱惑的时候,能够排除所有外界的干扰,回到事物的本质(原点),辨别事情的是非与对错,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 最后,顺便说个“把事情做对”的小例子。 前面讲过,把事情做对是一个漫长的学**过程,学**能力和所受过的教育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七八年上的大学,当时连电脑都没学过,基础也非常不好,自己又是个非常懒散的人,不是那么愿意去学那些新的东西,所以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做CEO的好的人选,所以,我就找到了比我更好的人选。现在OPPO以及vivo的CEO都比我年轻大概10岁,所受的教育程度以及学**能力都比我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和我一样(我们叫同道中人),所以我当时选择了离开一线。 十多年过去了,今天我可以非常得意的说,我确实是对的。在这里我也可以非正式的宣布,我已经于十几年前离开了CEO的位置(其实我早就不在其位也不谋其政了)。虽然作为founder(创始人)之一,我依然会非常关注我们公司(和所有人一样,我了解我们公司的办法目前主要是从网上),但早就不参与任何一线的决策了。网上说的所谓的运作或者遥控是完全不存在的。 顺便补充一下,我们的教育电子公司做的其实也很好,在国内的教育产品相关的企业中应该也算是最好的一个了, CEO也非常的年轻(对我而言哈)。 另外,有空我会写一些我能记得的回忆(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以及相关的对于经营企业的理解或感悟。由于离开一线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忆的东西未必准确,而且所有我不喜欢的东西我都会想不起来的。 (以上所有内容均摘自段永平博客)
段永平成功的"不秘"诀:本分+平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