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在想我说的这个道理,你在想:‘我有我的道理。’这是排斥。这不是咱俩的关系问题,是你在社会生活中学习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
你别觉得这是丢人,要在这儿工作,你得养成一个心理,说任何事情,是为了其中的道理,而不是说你。我的话,变成你思维的动力就可以了。
《看见》已读完一周,大部分内容已经若隐若现。唯独这几句绕口令,总在脑海里像个蜜蜂似的,嗡嗡叫个不停。
这几句是陈虻说的,很绕,很拽,很深奥,很柔软。
这几句话,就是我推荐《看见》这本旧书的理由。
当然值得读的地方不止这几句,还有很多。对我而言,它既可以当故事听,还可以当人生哲理,也可以当教材来学。
全书一共二十章,从柴静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开始的,到最后陈虻病逝结束。
故事
故事写了好多,2003年非典时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农民征地中问题中的经历,被戒毒所卖了的阿文,被关押了二十八年的谢洪武,同性恋的阿伟,翼飞,杀了丈夫的阿华,小豆,奥运会中那些运动员……这些都是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故事。
故事写了人生九十九态,唯独少了甜。社会最低层的生活是残酷。
哲理
哲理来自陈虻。他让我打心眼里佩服。他日有机会,我一定去他的墓前献一束花。
开头那几句话,在我心底,犹如万年死水的水面上,被扔了一颗石子。
批评,学习。这两个应该是二十岁人的课题,我四十岁才透过门缝看到影子。
我是个固执的人,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即使听了,也仅是行为上的顺从。不管是谁说我,只要他开口,我立刻变成缩成一团的刺猬。
看似温和,顺从,实则封闭,傲慢。在佛家,应该叫“我执”。
别人说我什么,我该学习什么,我一直不懂装懂,陈虻讲明白了这个道理。
放下对抗,才能接受新的东西。在肌肉注射的时候,如果身体一直绷着,药水就进不去。扎针的人生气,自己也痛苦。
听别人的话,不是行为照做就可以,要去想其中的道理,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并能内化成自己的动力,这才是一切的目的,才能成长,成熟。
陈虻的话,看着尖锐,最是柔软,不是善良,没人说这话。
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可以编一个语录。
“你们要把每个片子拆分到秒,从每个零部件去学习。”
“随便?!问你的时候你说随便?!你已经养成了放弃自己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谈自己愿望的习惯了!”
“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
正如他对柴静说的,“你就是个网球,我是个网球拍,不管你达到什么高度……”“我都比你高一厘米”
柴静是被陈虻招进来的,也负责到了最后。导师二字,当之无愧。
陈虻是被累死的,他自己把自己累死的。他在职业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性命,不能轻松地把它当成生存之道。
他自己“就像一片紧紧卷着的叶子要使尽全部气力挣开一样,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也不是要取悦谁,他要完成。”
从陈虻这里,看到了太多的东西,他的高度太高了,哲理说他最合适。
陈虻教材
陈虻,柴静,崔永元,白岩松,……一代人的成长之路,就是后辈们的教科书。
业务上的东西,后辈们可以学。
一代人的精神,最难继承。
他们对事业的精益求精,对人的关注,包容,对自我的反省。
全书最后一章的标题是“陈虻不死”。没说完的话还有很多。
读书社群说要完成打卡的书友写推荐文,我没写过推荐文,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大概,这个应该只能算读后感。学不来陈虻半夜往墙上撞脑袋的行为,只能如此应付。
感谢汶天游,爱吃土豆的佩奇等活动组织人,输出倒逼输入,有幸能参与活动!谢谢!
读书社群“以读攻毒”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