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在国内上映,好多父母看了觉得蛮契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于是乎,关于是否重视孩子的起跑线展开了一场讨论。起跑线到底重要吗?
同样类型的电影在印度这个国家还是非常多的,记得《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上映的时候,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最后结果也是没有探讨个所以然来,但是印象比较深的是里面的一句话:出生的时候,就在和两亿个兄弟在赛跑。看了这句话,想起了周杰伦的歌曲《以父之名》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犯着不同的罪……
(图片来源于网络)那到底要不要重视孩子的起跑线呢?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基础上,诞生了不少研究各行各业的。但是大多数实则只是买概念的,利用了人的功利心去赚钱的。孩子成长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一个有趣的灵魂或许比一堆荣誉堆积起来的皮囊更好看。
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结婚生子,上幼儿园,为了小孩能读上好的学校,不惜一切代价,买学区房,交借读费,把自己累的像狗一样,孩子的状态和自己差不多,也是很累,但是结果呢?好多的技能只能算是略懂皮毛,到底是否未来能在他的人生里面给他带来好处,亦或是一个爱好,亦或是谋生的手段,似乎都不能达到。只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无非是白忙活一场。
很庆幸成长在哪个不怎么富裕的大山里一个非常不富裕的家庭里。从小没有丝竹之乱耳,亦无各种培训班的打扰,每天最烦的事情是放学割猪草。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山上抓鸟,抓蝎子,采野果。最终,也没见得比谁差多少。当然,刚进大学那会,就好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还是非常自卑的。在到后来觉得其实也没什么,中国十几亿人,能去为国家为人类为宇宙做贡献的人没有多少。或许这种思维叫得过且过,甚至可以说是不成器,但是个人觉得这是现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成长到三十岁的时候,在这个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一阵子依然没有多大成绩的时候,再回过头去审视到底怎么活的时候,明白了几个道理:
1.学校教会的只是知道。
用大学时候新闻学老师讲的一句话:你们撑死只能算是个“知道分子”,算不上“知识分子”。仔细想想蛮有道理,读了那么多书,一直以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忽略了一问题,那句话是属于古代的,之前人的,之前的社会发展的如此之慢,好多东西过了几个朝代都可以用。现在,可能一天某些知识都要更新。知识的不系统,不完善,甚至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书本上的知识基本上都是过时的。除了一些基础类的之外,大多数是没有多大卵用的。
2.浅尝而止的做事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觉得想做。就去坚持,不一定有成效,但是一定有收获。蛮多家长给孩子报的一些培训班,速成的方法+速成的老师+速成的功利心=毒害小孩。教育最主要的方法是引导,而非填鸭式的助苗成长。多少有天赋的孩子都是被这样嚯嚯了。
3.心理健康远大于各种分数
人生好长,几十年岁月,每个人在这个轨迹上要去经历蛮多他从来没有去遇到过的事情。即便有人告诉他怎么去做,有用吗?答案肯定是没有的,那一个人不是被现实碰的头破血流才转过弯的,一个孩子的成长,数学考得再好,英语读的再高,终究还是要去面对命运安排的一些不如意,那个时候不看分数,只看你是否能扛得住。想起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作为“兵王”他是成功的,射击第一,卫生第一……各项指标都是第一,但是还是会扛不住,因为那些东西需要经历,需要内心受过足够的委屈才能成长起来才能装下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4.学校看分数,社会看人情世故
在任何一所学校里面,分数永远是第一位。好比目前的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什么都喜欢看业绩,任何人的身上都有不一样的才能。写出《孙子兵法》的孙武不一定能带兵。但是分数是学校的游戏规则的核心,进了社会就不一样了,考察的你不是分数,没有考试,却天天在考试。人情世故成了考核的指标,一个人生活过的怎么样,人品怎么样。朋友多不多,生意好不好……都要看如何去处理好人情世故。当然,一些技术类的就不是那么非常需要了。敢问你的人情世故如何呢?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年轻时候应该培养一些爱好,至少一个,免的老了的时候天天盯着儿女的婚事,逼婚不成反闹得家庭不和,得不偿失。
所以,人生到底有没有起跑线?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起跑线,但不意味着每条路都要是走到底,毕竟除了百米赛跑,还有马拉松,而且马拉松的完成更让人有成就感。
因此上,作为父母真没有太多必要去纠结到底要不要在孩子的某些方面多做些。个人观点是望子成龙没错,望女成凤也没错,错的是龙刚开始也只是条蛇,凤凰是需要涅槃的。武装是一步一步来的,而不是一下子就怎么样,孩子需要减负,大人更需要减负。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考试考的不好,回到家里爸爸问了,怎么考这么差呢?孩子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有三种鸟,第一种自己飞;第二种自己不飞也不让其他鸟飞;最后一种是自己不飞,建个窝,下个蛋,孵化个小鸟,让小年去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很幽默,但是像极了蛮多家长,你就是那个筑巢下蛋的鸟……当然不是说学习好不对,也见过不少读书好的人生不一样。但是也有绝大多数是普通人,也是每个月拿工资不高,甚至还有些误入歧途的。
记得有部电视剧里对于什么人可以读书做了判断,蛮有道理:
1.天分过高的人不能读书,反而被书祸害了
2.死读书的人不要读太多书,读书本是明事理的,死读书的人只会读死书,结果钻进去出不来了,反倒适得其反
3.读书干坏事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起跑线,亦是如此,量材施教方能百年育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