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豆瓣读书的书籍详情页中,「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推荐模块的效果
明确理想态
提供用户最感兴趣的图书列表
核心指标与拆解(什么情况下用户确实得到了满足,以什么指标衡量)
对于推荐内容,应该以用户session进行衡量:
1、用户点击推荐图书链接,进入图书详情页的后续行为,如:停留时长、将推荐图书加入“想读”、“在读”、“读过”等操作
2、用户未点击推荐图书链接,但后续搜索了推荐图书
但由于用户session为内部书籍无法获取(后面分析也得知,豆瓣未对用户操作进行推荐策略的依据),根据现有图书的指标进行衡量:关联性和覆盖率
抽样分析
思路说明:
分层抽样 — 推导出现有推荐策略 — 抽样更多数据进行验证,从而得出较准确的现有推荐策略结论
在得出现有推荐策略的基础上,与竞品进行对比,得出优化方案
1、选取“互联网”分类下10本有关产品和运营的书进行分析,因为想在样本数较少的情况下尽量分析到更多问题,因此人为的进行了样本干预(具体统计大图在文章的最后)
图1.分层抽样2、从对上述图书的统计,得出了一些现有推荐策略的结论
(1)所有推荐的图书评分均在5分以上,且会大于等于当前图书的评分。
图书评分最低的2本,对应的推荐书籍平均评分也是最低的(由于样本较少,不方便下结论)
图2.评分数据(2)作者、评分(评分人数)、出版时间在推荐的参考维度中所占比重较低
作者:所分析的10本图书中均未推荐相同作者的图书;且对于较有名的作者会在常用标签内出现
评分:有一点关联,但并不重要
出版时间:除《运营之光2.0》中可看出结合2017年(常用标签内有“2017”),推荐了基本2017年出版的图书,其他并未发现相关性;且推荐图书以经典图书为主
(3)以常用标签为主要推荐指标(对于作者和出版时间也会结合出现在常用标签内)
结论:以图书对应的常用标签作为参考,在评分为5分以上的图书中选取进行推荐
3、对上述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
对文学类图书进行查看发现,作者对推荐书籍有很大影响,但同时可看出,在常用标签里作者也被放在了第一位,因此仍可说:作者的推荐权重并不大,而是标签进行了影响
图3.文学类图书推荐数据4、根据上面的结论,接下来以常用标签作为主要分析维度,并结合竞品进行分析(图中常用标签彩色字为当前图书和推荐图书共有标签)
(1)可以看出,当前图书和推荐图书有着较多的共有标签;标签大多是对图书内容的关键词提取,所以推荐的图书在内容上的关联性是很强的
(2)从《运营之光》中可以得出:
未推荐“三节课”相关的图书—— 未对作者关系的图书进行推荐
未推荐《从零开始做运营》—— 未对作者“竞争对手”的图书进行推荐
作为一本运营类图书,更多的推荐的是产品相关书籍
(3)从《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可以得出:
标签内均包含作者,但未相互推荐——对作者的推荐权重过低
(4)推荐的图书较集中,出现重复推荐,且经典图书为主
(5)推荐图书固定,不会根据用户搜索记录进行调整
图4.竞品推荐对比总结:
图5.分析结论项目计划及其优先级
图6.项目计划及其优先级附:完整分析表格
图7.完整分析表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