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这本书的名字,以为写得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类似一本游记的书。
可认真了解一番后,才发现,这竟然是一位日本作家中岛敦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孔圣人,但是他教学,以及游历所经历的事情,甚至对弟子教导的语言,你可还还了解?
你知道他出名的弟子都有谁,都什么性格吗?
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翻开《山月记》
,去走近他们吧!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去讲学,去治国。
可惜的是,国家的衰退和皇帝的“不认可”,并没有让他大展拳脚,也没有摆脱国家灭亡的命运。
我对《山月记》一书中这样几个场景久久不能释怀。
(一)
书中记载齐国是战胜国,君臣上下竟都战栗不已。在那之后强大的齐国,却对邻国之相孔子,或者说在孔子施政下日益壮大的鲁国心生畏惧。
齐国想出一条极具中国古代色彩的计策,向鲁国进贡能歌善舞的美女,鲁侯沉迷女色,连早朝都顾不得上。季桓子及其他群臣,也都纷纷效仿。子路愤慨并抗争,辞去了官职。
孔子想做最后的努力,子路却一心想让孔子尽早辞官,他并不惧怕老师因此玷污臣节,他只是不忍看老师独自留在这靡靡之地。
子路作为孔子的弟子,是受孔子责备最多的,孔子明白一般的教导没有办法解决子路性格上的缺陷,就在大事上把控方向。
所以,让子路有自由的空间去做自己。这种因材施教,也是子路一路上追随孔子的原因所在。
让人欣慰的是,孔子最终不得不放弃坚持。作为作词谱曲之人,他唱了一首歌。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从此,孔子走上了周游之路。
(二)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之孙,自幼便以骑射文明。
天汉二年,匈奴频频来犯,武帝想要李陵负责押运军旅辎重,李陵拒绝,最后李陵恳求武帝,愿自当一队。可惜却无多余的战马交付给陵军,李陵的一句臣愿意以少敌众,正合好大喜功的武帝的心意。
李陵单枪没有马,带领5000部下身犯险境。
就是光走路,都可以要了他们的命,他们还能够与敌人周旋,全凭一口仙气,还有就是李陵的权威。
二师的路博德还踩了李陵一脚,让李陵“没有骑兵的北伐”之路,难上加难。
武帝的落井下石,还有群臣的胆小怕事,让深陷敌营的李陵,很是苦闷。
武帝一心认为李陵已降,虽然太史公司马迁以“全躯保妻子之臣”,也没能救下李陵的妻儿,司马迁也被贬后,施以宫刑。
司马迁在身体和心理巨大的压力下,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写下了《史记》。
李陵即使在匈奴又有了妻儿,我们也不能不说他就是民族英雄。只是被皇帝丑化了,被酷吏排挤诬陷了而已。
至于司马迁,我们也无法不折服于他过人的天赋与后期努力。
宫刑之后,他挣扎过,也想过不能再苟活于世,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完成《史记》。
(三)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都没有认真去了解过《西游记》里面各位人物的背景,性格。
中岛敦对《西游记》里面,人物性格的解说,可以说完美。
当然,本书,也不止如此……
你知道吗?早在公元六世纪,日本的史书材料里就出现了中国古典文学。
中岛敦笔下的悟净,是个不折不扣的哲学派人士,只可惜,整日都在纠结自我,世界,却根本不迈出一步,去自己实践。
最终被唐僧收为徒弟,结束了他胡思乱想的念头。
(四)
最后我再来说说《山月记》中的李征,李征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少年的时候,就荣登虎榜,但是他颇为自恃,耻于屈身贱吏。他辞官后归卧故乡,喜欢写诗,却不喜欢与人交往,宁可死后流芳百世之诗家,不做长年屈膝高官之下吏。然而数年后,李征贫困潦倒,为妻儿衣食折腰,屈节任一地方官吏。
一年后,因公外出夜宿汝水畔时终至狂乱,再未复还。
一日,他的故友袁傪来岭南,此时的李征已经异类之身,他已化作猛虎,他请求袁傪和他聊聊天。
请求袁傪将他之前的长短诗共约30篇,执笔记录。记录完毕,李征开始忏悔自己的妄自尊大。
妄想以诗成名,却不愿求师访友,切磋琢磨;又不愿违背心意,与世俗之人为伍,生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自信有几分才华,不甘瓦砾为伍。
只怪我不顾妻儿饥寒交迫,执迷于自身不足道的诗作前途之人,这才沦为野兽,落得如此下场。
这难道不就是如今社会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吗?李征的故事应该可以给当代的年轻人已警醒,即使一时苟且,待时机成熟,再去追求诗和远方。
如果你恰好处在现实与理想的困惑当中,读一读《山月记》这本书,也许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