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
失业自救手册——为什么被裁员的是我?(源自真实故事)

失业自救手册——为什么被裁员的是我?(源自真实故事)

作者: 女侠展昭 | 来源:发表于2022-04-29 17:18 被阅读0次

    前言

    如我们所见,2022年,失业的浪潮再度掀起,未来的不确定性,犹如一股阴霾笼罩全网,可以感受到处处弥散着恐慌、迷茫和焦虑的味道。。。

    作为一名从业13年的HR,本人亲历过集体性失业,参与过6次大批量裁员,处理过大量的离职谈判和沟通。在此,我想从过往的案例中,写下些有用的东西,通过真实故事的分享,给大家一些启示,“品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从那些发生过的故事里,或许我们能探寻到自己的力量和方向。

    本文有4000多字,包含5个真实故事,请大家耐心阅读!

    如果说,公司是一辆驶向彼岸的船,那么失业就像是下船。当我们被迫下船时,面对着茫茫的大海,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心理难免会恐慌和不安。

    “裁员”是大家对“被动失业”的普遍习惯的叫法,跟《劳动法》里的裁员含义不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裁员是企业面临破产、经营严重困难、企业重大调整等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内部沟通及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进行的减员方案,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N+1。

    而被动失业的情况有很多种,包括裁员、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终止、劝退等。

    为了避免歧义并符合大家的语言习惯,这里的“裁员=被动失业”。

    当我们接到裁员消息的时候,脑海里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裁员?”“为什么是我?

    我们分三种情况来看:集体性失业、部分性失业、个别性失业。

    集体下船,“船不能开了,都下去吧!”

    集体下船,即集体性失业,通常是由于公司破产、关闭、并购、搬迁、重组等原因所致。这样的失业跟个人能力和工作表现基本没有关系,可能是行业趋势、大环境所迫,也可能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或是战略调整导致等。由于是集体一起失业,同事之间容易报团取暖、相互勉励,大家对失业这件事情,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在经济补偿金和个人利益方面,也容易形成集体力量,与公司进行谈判和争取。

    集体性失业的难点在于,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大量的同类岗位之间的竞争,平日里相好的部门同事,很可能会变成你求职时的竞争对手。

    我在K公司的失业经历

    2011年,我在一家欧洲企业工作(简称K公司),当时职位是HR专员,那是我第一次踏入外企的大门,也是到目前为止我接触过的最像外企的外企:优雅漂亮的办公环境、纯英文的工作界面、多国籍的同事协作、成熟的工作流程,让当时的我充满了憧憬和期待。我至今仍然记得,办公室里不时飘来香浓的咖啡,还有同事之间一阵阵的欢声笑语。。。

    大约在入职9个月的时候,K公司的CEO向全球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宣告公司即将破产,公司将分批次裁员。印象中,K公司在信息透明度方面做的非常好,除了邮件官宣之外,当地公司的总经理还跟全员召开了沟通会,说明了员工安置方案,包括裁员的时间安排、补偿标准等。当时的赔偿标准是严格按照劳动法N+1执行的,裁员一共分为4批,前3批基本在4个月左右全部结清走人了,最后留了3-4个人做最后的清算(后面才知道,正规的破产有很多的手续要办),听说一年以后才走。

    总体来说,K公司是一家守法合格的企业,企业文化也不错,据说是公司的现金流断裂导致的破产(再一次验证了“现金为王”)。裁员的消息传来后,大家总体上没有特别的恐慌,个人认为,跟K公司公开透明的沟通方式有关,我在K公司的一年多里,每个月都会看到K公司公布自己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即便是亏损的时候。

    对于这次集体性失业,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些工龄长的同事,就盼着拿到那笔丰厚的经济补偿金,然后另谋出路;在最后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有人请客吃饭,好不痛快。还有些需要养家糊口、渴求安稳的同事,则充满了留恋和不舍。我仍然清楚的记得,有一位菲律宾的同事,临走那天有意放慢节奏,一直待到晚上才走,临走前还问我,工牌能不能留着给他做纪念,我说公司不允许私自带走,他几乎要哭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这里的同事都很好,我真是不想走啊”,然后他复印了一份工牌,黯然失色地离开了公司。

    K公司的失业经历,给当时年轻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我的启示是:

    1. 不要指望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没有真正稳定的工作,更没有所谓的“铁饭碗”。

    2. 有恐慌情绪很正常,但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时间会治愈一切

    3. 趁着工作的余温,尽快去找工作,不要空档太久;工作就像烧煤炉,一旦歇久了“凉了”之后,要想重新燃烧起来就会很难。

    4. 要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关注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公司经营状况,当你洞察到公司未来有不好的征兆时,要尽早规划和准备,当失业真正来临时,让自己多一份从容和笃定。

    局部下船,“为了让船开得更好,你们先下吧!”

    比集体下船更普遍的,是局部下船。比如撤销某些业务,削减人力成本、部分性裁员等。在这种情境下,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裁员的数量或比例,列出重点保留名单和人员优化清单(公司里常说的“优化”二字,就是裁减人员的意思),然后根据名单执行。

    在我们过往的裁员项目里,“人员优化清单”的拟定会兼顾公司因素和个人因素。公司因素,就是说裁员范围一般锁定在被撤销的业务单元里;个人因素,是因为公司会根据个人表现和能力来决定去留,保留那些高价值的员工,把表现不佳的员工和普通员工清理掉。

    5年前,我主导过一次裁员,大致情况如下。

    背景:公司的核心产品销量增长乏力,为了达到财务目标,公司开始走成本精简策略,决定关闭1个生产车间,裁减120名员工。

    方式:协商+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自然流失。这3者的区别是,协商的关键在于双方意见必须达成一致,经济补偿金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只要双方签字同意即可。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属于合同终止,如果企业不续签,员工没有回旋余地(不同地方政策有差别),也就是说你不得不接受,经济补偿金是N。自然流失,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离职。

    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没有“裁员”的方式?因为真正法律意义上的裁员,手续太复杂,需要去政府部门报备,要拿到合格的“裁员”资格,可不是那么随意轻松的事情。

    分享2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1. 念念不忘的升职之路

    阿强是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动手能力不错,善于解决产线的日常故障问题,曾经几次提出要晋升,但由于文化基础欠缺,几次理论考核都不合格,他的领导也表示很无奈,一直没有成功晋升。

    眼看着身边的同事都升职了,他感到很愤怒,为什么别人升职都这么轻松,而在自己身上就这么难?于是,抱着“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心态,慢慢消极了起来,最后被列入了“人员优化清单”。

    在协商离职的时候,他不断地向我抱怨,总觉得公司欠他一个升职。

    一年后,我跟他做过一次电话回访,电话里,他还在向我吐槽,“为什么公司当初不给我升职?”

    我不禁感叹:升职,这是多少打工人心里的结啊!

    2. 带着“延时炸弹”离开

    阿杰是公司的IT工程师,在公司口碑很差,个性孤僻,工作责任心也不好,甚至在办公室跟领导当面吵架,屡次让领导难堪,当公司的裁员策略确定时,他首当其冲被列入了“人员优化名单”。

    阿杰要被裁掉这件事情,让他的领导感到非常解气,就在协商离职的关口,他对阿杰讽刺了一番。

    出人意料的是,阿杰离开后,向公司的管理层发送了一封神秘邮件,邮件里,阿杰举报了他的领导,说那位领导曾经收取供应商的好处,涉嫌商业贿赂,还附上了照片和视频。为此,公司启动了专项调查小组,查明事实后,他的领导被开除了。

    有人说,阿杰像一条毒蛇,闷不啃声地藏着坏水,离开后还不忘反咬一口;也有人说,他的领导气量太小,临走了还不能释怀,给自己招来了延时炸弹。

    他们之间谁对谁错?究竟有什么恩怨?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我想说,作为打工人,我们还是本分些好

    对于“局部下船”情况,作为普通员工,我得到的启示是。

    1. 明确自己的意向,在这个时刻,是想拿钱走人?还是想留下来继续工作?

    2. 对于想拿钱走人的情况,我们需要了解清楚公司的赔偿方案,是“裁员”、“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还是“协商”?要尽可能地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

    3. 如果还想留在公司,不妨诚恳地向领导表明意向,通过主动学习和积极表现来证明自己,做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毕竟“跳槽有风险,补偿金也不经用”。

    独自下船,“你不再适合这条船,走吧!”

    还有一种常见的被动失业,就是个别性的裁员,比如末位淘汰、跟领导不和、绩效不佳、架构变化等,这种情况采用的方式通常包括: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开除、劝退等。

    分享几个真实的故事

    职场过山车——Cathy的故事

    Cathy是一名财务经理,负责广东区域的财务管理,带领着20多个人的团队,她紧跟业务趋势,乐于帮业务部门解决问题,在广东区域内有很强的影响力。

    Cathy的领导Linda远在上海,她们以“异地汇报+定时出差”的方式维持着日常沟通,凭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勤勉的工作态度,Cathy前6年的职场境遇都不错。

    2015年,公司推行降本增效,在这场变革中,Cathy积极响应,和广东区域的总经理James密切合作,带领广东区域率先达成了目标,为此,Cathy得到了CEO的首肯,并顺利拿到了集团大奖。

    “福兮祸所依”,就在大量的鲜花和掌声向Cathy扑来的时候,Cathy的噩梦也开始了。

    一开始Cathy没想到的是,Linda非常抗拒这场变革,并备受CEO和其他高管的打压,尤其跟广东区域的总经理James理念不合,Cathy和James的密切合作,让她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Cathy的成功和荣誉也让她感受到了威胁。因此,Linda开始用各种方式对Cathy施压,会议上对她冷嘲热讽,安排各种眼线监视她的日常工作,收集各种对她不利的小道消息,还经常冷不丁的在半夜和周末提各种无理的要求。。。妥妥的PUA!

    半年后,Cathy终于不堪忍受,提出了离开,但条件是要有经济补偿金,Linda百般不愿,聪明的Cathy找到了CEO去谈判,几番折腾下来,总算是拿到了一笔补偿金。

    多年以后,当Cathy想起这段经历时,仍然唏嘘不已。

    上一秒,你还以为自己站在职场巅峰;下一秒就滑进了谷底,让人猝不及防!

    能力到底行不行?——阿君的故事

    阿君是一名采购员,她为人热情,跟领导走得很近,2015年,她幸运地当上了采购经理。

    她的升职,让下属感到非常不服,下属认为她并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能当上经理纯属运气+关系好;然而,不服归不服,该做的事情还得做。领导的袒护+下属的执行,让阿君这个经理的位置坐的稳稳当当,一晃几年过去了。

    当上经理后,阿君出色地发挥了她善于攀附关系的特质,会议上,她殷勤地帮领导端咖啡、递零食、洗杯子,忙前忙后;但凡有机会,就对领导的才能、品味、穿衣搭配赞不绝口;平日里,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东西,总不忘给领导来一份。为了感念她的用心,每年年底领导给她的绩效打分都不错,还时不时地对她进行赞美。

    一次偶然的大会上,阿君有幸和集团的大领导王总一起开会,会议上,阿君的行为被王总看在了眼里。王总是海归出身,个性耿直,崇尚专业素养;阿君的做派激起了王总的反感,他开始怀疑她的专业能力,慢慢失去了对她的信任。

    有一天,阿君的下属辞职了,王总决定让她去顶替她原来下属的职位,工资暂时不变;有意思的是,对于下属的工作,她竟然不堪重负,每个月的指标都不达标。

    潮退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阿君的能力不足终于显露了出来,王总决定以协商的方式,让她离职。

    有趣的是,阿君不承认自己能力不足,甚至不惜在领导目前哭诉,“这么多年给我的绩效都是“良”,凭什么说我能力不足?”在关键时刻里,那位一直袒护她的领导,首当其中地站了出来,说她能力不足,工作表现差。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最后,阿君悻悻地走了。

    能力到底行不行?我想,求职市场会给出最中肯的答案。

    结语

    为什么会裁员?为什么被裁的是我?

    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答案。

    但愿大家都不要失业!

    如果真要失业,我希望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

    只要有了锚,即便被迫“下船”,我们也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如何找到自己的“锚”?我们下期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业自救手册——为什么被裁员的是我?(源自真实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oq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