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热播,同事购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三卷本原著,我用将近一个月的课余时间完成了阅读,部分章节又在“听书”上重温了一遍。
最初喜欢梁晓声是因为他的《父亲》,文字特别朴实厚重。今年读他的《人世间》这部长篇小说,让我看到好的作家一定要葆有一份真诚,对时代对读者对自己,都要坦诚,不隐恶,不讳美,对得起读者的信任,也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佩服作家的整体把控能力,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写到2014年左右,近半个世纪里,众多人物的命运随时代起伏,一方面要写出时代变迁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一方面要关注人物本身的成长变化。
主人公周秉昆善良,孝顺,对朋友讲情谊,很有正义感,但人生经历坎坷,他的好我们都看到了。今天主要想说说书中的另两个人物;周秉义和蔡晓光。
不用说,周秉义是周家的骄傲。一个家境普通的平民子弟,凭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北大哲学系,然后参加工作,步入仕途,一路顺畅,婚后加上丈母娘的扶持,步步高升,做过军工厂的党委书记,任内与前苏联谈成了一笔大买卖,就是世人熟知的买回废旧航母,供军工厂拆缷变卖一事。担任过邻市市委书记,因工作出色,被借调到教育部,还没有上任就又被纪委看中,做了几年纪检干部,最后自己请求调回老家,决心改变“光字片”的脏乱差面貌,做了负责该市的老旧小区拆迁改造工程的主要领导。他就从光字片下手,克服困难,动员群众,为百姓办了大好事,一时落下好名声。
过了几年,百姓们幡然醒悟,他们的“光字片”摇身一变,成为高档小区,房价翻倍,人们觉得自己当年在拆迁中吃了大亏,没有得到补偿,所以颇有微词,据说举报周秉义的信件装满了麻袋。但平心而论,他是一个廉洁的好官员,办事有原则,有能力,基本没有谋取私利。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把侄子周聪安排到报社工作,动员秉昆带头搬到新区,让秉昆分到大点的门面房和住房这两件事,属于辜负组织,私德有亏,其他事上都经受过了考验。
这样纯粹的好干部越来越多,反复倡廉的目的就达到了。可小说终究是小说,放在现实中,周秉义这样平时对家庭事务很少过问,究竟是家门之幸与不幸呢?我觉得秉义对父母对弟弟妹妹都凉薄了些。他忙于工作是真,不能尽孝于父母膝下,但这事完全可以转化一下形式,比如多拿出些钱财来改善父母的生活,可他没有。
书里写他能做到的也就是春节拿回来一些单位发的年货。作为领导干部,他的工资收入并不低,夫妻二人又没有孩子,个人花销有限,为什么不多给父母资助一些?父母去世了,秉昆因误伤骆士宾,被判入狱十多年,郑娟在家,生活无着,以卖烤白薯冰糖葫芦为生,他没有帮助弟媳找个好点的临时工,金钱帮扶上仍然无动于衷。这人好奇怪!老百姓常说:有钱了捧个钱场,没钱了捧个人场,即指人遇事不能袖手旁观。龚维则,一个派出所长的官职低得多,可他却一直记挂着侄子龚兵。
领导干部维护法律与纪律的尊严,也为了官声与仕途,周秉义不出面给秉昆说情,读者能理解,但是一直置身事外,不帮助困难中的弟媳一家就很说不过去了。
周秉义喜欢对弟弟妹妹动手这个习惯,也是我看不惯的。北大上学时他打过周蓉,家中弟弟说几句不中听的话,他又踢又踹,这么粗暴无礼,作为哥哥不应该!
再说他对待妻子冬梅。秉义去世时,临终遗言是,不用另外给他买墓地了,把他的骨灰放进父母的墓室。这可以看出他对父母的愧意,可是这样一来,也等于断绝了他与郝冬梅的夫妻情分,他死了可以去父母的墓室,郝冬梅呢?不能也不会去公婆的墓室,那冬梅在周秉义去世后迅速改嫁也就顺理成章了。可周秉义的情商绝对不低,从他对丈母娘不显山不露水的奉承中就能见出端倪。
由周秉义,想到《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他结了婚,晚上仍然要去伺候母亲,很少跟妻子在一起。那作妻子的,不能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整日眉头紧锁,家庭里气氛凝重,一派死气沉沉,毫无温馨可言。幸亏一位高人指点,他才明白妻子也需要关爱,之后妻子脸上才偶尔闪现出一丝笑意。把妻子排除在他的生活规划之外,多么不明智!
对周家来说,周秉义其人,是少了份责任感的。
从世俗的眼光看,周家三个子女,婚姻还是蛮幸福的。秉昆如愿娶了意中人郑娟,尽管她带着一个孩子,还有一个盲人弟弟,二人恩爱一生,可抵生活中的种种不易。老大周秉义娶的是高干子女郝冬梅,两人由同学变爱人,相互支持,秉义也沾了丈母娘的光,仕途升迁顺利,虽说二人没有子女,但秉义活着时也是琴瑟和鸣。女儿周蓉婚姻有波折,可结局很好。年轻时她为了嫁给才华横溢的诗人冯化成,偷偷离家远赴贵州,生下女儿周玥,但后来冯化成平反回京后不断出轨,二人的爱情变成了狗血剧,周蓉无法忍受丈夫的背叛与他离了婚。
离婚后,周蓉的爱慕者、追随者,同在光字片长大的蔡晓光,当初为成全周蓉追求爱情甘当背锅侠,连备胎都算不上的蔡晓光,在等了周蓉十几年后,毅然求婚,娶了周蓉。之后周蓉因为女儿滞留法国十二年,蔡晓光没有提出离婚,等周蓉回国后,依然向周蓉敞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周蓉母女。
“深情好男人”属于稀缺资源,古有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今有钱钟书为保护杨绛,放下知识分子的儒雅形象,奋然出臂,挥动老拳,与邻居争辩。周蓉遇上的蔡晓光,也是这样一个好男人。真爱才会如此痴情,他懂周蓉,愿意给她自由;他爱周蓉,不管过去了多少年。
况且蔡晓光的包容体贴不只对周蓉,他对周家也很上心。周家这个烂摊子,破事成堆,危难时刻总是蔡晓光出手相助,早年他帮助秉昆安排工作,为周家准备修理房子的黄泥瓦片,秉昆出事,他帮助聘请律师。周楠出事后,他已经做了导演,为分散他们的悲伤与注意力,他在周家拍电视剧贴补他们。光字片要拆迁,周秉义有“清廉”人设,不好直接照顾弟弟,又是他出面,提醒秉昆,让他扩大改建门面房,这样搬迁新区才能得到较大的新房补偿。他有一套公家分配的小房子,先借给周聪住,又借给周玥住。可以说周家上上下下都很待见他,这么大气,不自私的好姐夫、好姑父。简直就是红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他本出身就是红二代,但父亲在那个时代蒙冤受屈,所以他也倒霉了很多年,心里多少有怨言,可贵的是他洞明世事,能够想得开,从而把握事业发展的机会,要求去文化部门做“导演”,一下子做得风生水起,因善于拍摄主旋律电影被誉为“绝导”,这就足见他的聪明与能力。
书中写他的红颜知己关玲(电视剧中删除了这个人物,大概是怕不好过审?)对他的评价:很有绅士风度。一个重要细节就是他进卫生间,会把马桶垫掀起来,方便后会精心擦拭马桶圈,绝不让卫生间“一踏糊涂”。可生活里有些人是把邋遢肮脏当成不拘小节的,去一趟卫生间,地面如同大水漫灌,污渍遍地,有人还会把茶叶任性地倒入洗手池,这茶叶要么冲不下去,要么冲下去堵塞了下水道,给他人制造出大量麻烦。
经鉴定,蔡晓光是原著中除秉昆之外的第二个好男人,执著爱情,内心自由,又谙熟人世规则,即所谓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者。
网友评论